记者 徐康亮 章成 通讯员 李玥珺 孙云莉
常安镇西,藏着一个名为东风的村落。这里青山如黛,云烟氤氲,时光仿佛被自然与人文浸润得格外柔软。步入东风,便如缓缓展开一幅水墨长卷,山是眉黛,水是明眸,建筑为骨,人文为魂——它不只是一处栖居之地,更是一段可触可感的历史,一首仍在续写的长诗。
古建存珍:雕梁画栋见匠心
东风村由滚龙坞自然村、金岗坞自然村、黄金自然村合并而成。村中的滚龙坞,山秀林幽,四时皆是景,其名由来,也颇有诗意。相传这里曾叫虎龙坞,后改名古龙坞,最终因四周山势起伏,犹如一条苍龙蜿蜒盘旋,最终以“滚龙”为名,更添一分动势与灵气。
但在东风村真正让人驻足流连的,是那些散落于村中的古民居。它们多建于清末民初,以厅堂楼房为主体,前新屋、后新屋、两边堂楼、香火厅……一砖一瓦,一梁一柱,皆可见旧时匠人的匠心独运。门上雕刻着三国人物,格子窗棂疏密有致,天井四周的牛腿空雕“渔、樵、耕、读”,栩栩如生,仿佛仍能听见百年前的读书声、织布声、笑语声。尽管岁月侵蚀,风雨飘摇,但建筑基本保存原貌,它们就像村中的几位安详老者,静坐于时光深处,不语,却已道尽沧桑。
在众多古建之中,香火厅尤为特别。它坐东朝西,四合院落,木构穿斗,硬山屋顶,檐下牛腿圆雕人物与狮像,细腻生动,是宗族文化与民间信仰的真实载体。如今它作为老年活动中心延续着使命——老人和戏迷们在廊下下棋、谈天、唱戏,孩童偶尔跑过天井,笑声荡起微微的回音。它没有被时间遗忘,而是在新的时代里,温柔地活着。
岁月记忆:唤起家国的深情
东风村的人文历史不止于建筑,更流淌在村民的血脉之中。东风村(原滚龙坞)越剧团,便是一段关于热爱与坚守的传奇。早在1973年,滚龙坞越剧团就已成立,后因意外一度沉寂,但曲未终、人未散。2016年,在老演员徐金昌的牵头下,剧团重组再生。这群非专业的演员,凭一腔痴心,利用工余时间反复排练,将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词磨到极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今越剧也早已成为东风村的精神纽带,文化礼堂里清音婉转之间,是村民们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说越剧承载着东风村温婉的文化记忆,那陆军第七十九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则镌刻着富阳历史上最壮烈的一段抗战历史。1940年,七十九师将士在景山乡六石坎黄泥山一带浴血阻击日军,寸土不让。如今,坐落于东风村的景山阻击战纪念公园以大量文献与实物,真实再现那段烽火岁月。静立于纪念公园,远山如黛,风云如诉,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的号角与呐喊,唤起一代人对家国的深情。
生活图景:绘就现代化桃源
除了厚重的人文历史记忆,东风村更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吉庆农庄如一颗明珠,镶嵌于绿水青山之间。500多亩的自然天地中,四季果香弥漫,活动纷呈。春摘桑葚,夏采蜜梨,秋收柚果,冬享灶火,这里可以农耕体验、亲子研学、露营团建,更可品尝地道农家土菜。负责人倪淑娜正以农文旅融合的思路,将农庄打造成一个集吃、玩、游、学、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体验空间,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触摸土地的温度,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滚龙坞青山蜿蜒如画,古民居雕梁画栋如诗,越剧迷清音婉转如梦,抗战纪念公园肃穆庄严,吉庆农庄活泼生机如歌……东风村,如同一幅多元交织的画卷,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静谧与生动在这里和谐相融,步步皆景,处处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