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璇 通讯员 王鹏)每一处细微的民生痛点,都将是城市进步的刻度。日前,抖音用户“脆弱的蛋”发布短视频,为他在“浙里办”App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而点赞。“给浙里办点赞!效率真的是高!”
积水点是师生家长的必经地
视频中显示,“脆弱的蛋”反映富春二小旁清幽弄的接送口有积水,下雨天学生通行不便,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忙解决。让他没想到的是,问题反映了没几天就得到妥善处理。前日,记者向区城建集团环境综合养护公司求证到,这一迅速实施的“微创”手术正是出自市政养护人员之手。
据了解,网友反映的点位位于富春二小校门口人行道与沥青路面的连接处,面积大约2平方米。“收到交办件后,我们马上派人到现场去查看。清幽弄整体呈东高西低的走势,尤其是学校门口一段,坡度较大。积水点位连接人行道,但要比人行道低,又因为路面沉降,形成了一个与周围路面大约1厘米左右的高差。再加上雨污水篦子设置在人行道外侧,积水点位就处在一个类似盲点的位置上,下雨天就变成了一个浅浅的‘小水潭’。”环境综合养护公司市政养护中心主任王鹏说,“这一块地方是步行师生、家长的必经之处,所以我们现场踏勘之后,马上确定了改造方案,快速安排人员处理。”
市政养护的速度与匠心
由于不涉及排水管道,所以处理手法可说是一个路面“微创”加高手术——养护师傅先是沿着围墙、人行道划好一块长方形路面,撬起表面沥青,然后按照标高铺上新沥青。期间,养护师傅特别考虑了道路的倾斜度和新铺沥青可能因电瓶车、汽车碾压而略有沉降等因素,避免后续再次出现积水。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铺的沥青与人行道齐平,与改造前的照片相比,大约也就高了1厘米左右,但就是这1厘米,消除了积水,也消除了群众的不便。“1厘米的高差,对城市是细节,对群众是满意。”王鹏笑着说。
“从接到交办件到完成点位加高,前后就两天时间,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近年来,市民习惯了在网上反映问题,我们也改进工作方式,增设应急通道,第一时间处理应急交办件。尤其是现在我们整合了市政养护、环卫、照明、公路养护等于一体,更加畅通了应急处理机制。”环境综合养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城市的“美颜师”与“守护者”,市政养护人的使命,就是时刻以市民的需求和满意为追求,让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畅通无阻。
政务平台整合民意诉求,打通服务“最后一纳米”;部门即时响应高效处置,群众满意点赞。这一场数字赋能下、围绕2平方米积水点位展开的“民生速递”,正是富阳将民有所需、政有所为刻入基因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