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晓鹏 通讯员 朱燕仪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5年浙江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推荐名单的通知》。富阳共有3项成果获评教学成果奖,其中,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阳区农民学校开展的成果《道地培养:服务健康中国的中药材全链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获中职教育一等奖,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让“安心健体”更智慧:体育数字化“四环链动”变革实践》和富春第七小学成果《农场里的科学课:小学科学教育新样态的构建与实施》获基础教育二等奖。
道地培养:服务健康中国的中药材全链人才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为富阳唯一培养涉农与医药护理人才的中职,2009年,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主动聚焦中药材载体,打通田园种植、车间加工与病区应用的中药材全链,以破解育人过程中存在“专业难以支撑产业全链、课程难以适配能力谱系、教学难以驱动综合培养”等三大问题。2019年,学校形成“道地培养”育人模式,创新构建“专业集成、课程集萃、修炼集聚”的服务健康中国全链人才育人模式,聚焦县域中药材产业链,将中药材种植嵌入涉农人才培养,整合县域内中职、医药大学、先进制造企业等开展服务中药材产业链的“接二连三”工程,构建“种、加、销、用”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方案。
专业链式集成,打破产学壁垒。对标中药材全链,区职高打通园林、农机加工、护理等专业壁垒,复刻“道地种植—道地加工—道地康养”专业群链式构建,实现种植、加工、护理闭环。以“一二三产”联动示范为突破,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课程升阶集萃,柔化知识边界。区职高创绘“素养综合、知行耦合、价值融合”全链人才画像,构建“素养筑基+实践夯基+创新拓基”三级进阶课程体系,系统构建支撑起能力升阶的“三合三基”课程图谱。同时,以无边界为纽带,创新引入7个微专业课程包,推进“个性自选、填补短板”。
能力修炼集聚,贯通培养链路。区职高创新搭建“杏林学区、神农耕区、炮制产区、悬壶医区”等四大课堂,贯通课堂智读、田园耕读、车间走读与院区仁读等培养链路,以混合式学习、交替式耕读、工学式训练与浸润式服务来推进能力培养的综合实战。同时,将评价做一个统整,结合数智认知,即刻动态生成能力画像。
让“安心健体”更智慧 :体育数字化“四环链动”变革实践
基于“应用为先”的数字变革理念,针对课堂教学、校外锻炼,师资素养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数字化缺失问题,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四环链动”区域体育数字化操作范式,开发了一套数字赋能的“安心健体”新系统,凸显“运动画像”“体质化验单”“活动竞赛榜”“卷入式教研”“安心健体智慧平台”等创新亮点。
数字技术全过程融通课堂教学。依托无感采集,“安心健体”系统运用“运动画像”,实现“即时改课”;依托“运动画像”,适时推进学生自主学练,家长帮助学练的“课后改学”,运动“清晰可见”,家长老师“安心”。
数字技术全方位支架个体健身。研制含力量、柔韧、灵敏、速度、协调等5项身体素质指标的“体质化验单”;用箭头标、雷达图、诊断书、健康码可视化呈现化验单,精准反馈学生体质状况,形成规划锻炼内容的方法和个别化补差策略,支持个体健康成长。
数字技术全维度激发运动兴趣。丰富体育运动项目供给,达成“爱我所爱,选我所选”;开发运动“活动竞赛榜”,利用“学习报表”“达标考级”“校园吉尼斯”等项目,达成习惯养成与兴趣激发。
“安心健体”系统通过收集学生参与运动的各维度数据,将数据转化为图像表征,辅助课堂改课改学,助力个别化指导,激活学生运动兴趣。
农场里的科学课:小学科学教育新样态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科学教育存在场景封闭、探究与发现被虚化,内容割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动力不足等问题,富春第七小学通过16年探索实践,以劳动教育为切入口,构建起小学科学教育新样态。
早期探索阶段(2009年-2015年),在开心农场劳动中系统融入科学观察、数据记录分析等科学学习内容和要素,推出“12岁前应做的30件事”亲子自然活动,开设种植、养殖、木工等校本课程,促进五育融合,创建以探究与实践为主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深化阶段(2015年-2019年),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开展“农场里的科学课”的实践探索。链接科学课堂教学,拓展补充科学课程,提炼出“农场里的动植物生态”等六大科学学习主题,打造40余个自然和社会场景项目,将科学探究与发现融入以真实问题解决为目标的项目学习,架构起科学教育主题内容体系。
拓展阶段(2019年-2021年),以“农场里的科学课”为科学教育实施的特色之路,整合校内外资源,从场域、项目、人力、平台等维度深化协同,全要素激活科学素养培育动能,形成小学科学教育生态圈,并在区域内推广应用。
推广阶段(2021年至今),进一步总结经验,提炼做法,成立科学教育创新孵化共同体,制定孵化计划并配备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在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及省内各联盟学校进行试点,通过课程共建、集体教研、跟岗培训、互联网共享课堂等形式,更大范围推广、更深层次推进“农场里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