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璇 摄影 朱啸尘)春江两岸,正经历着一场乡村振兴的深刻蜕变。而在这场重塑乡村肌理的变革中,人大代表们正以法定职责践行者、群众利益代言人、乡村振兴推动者三重身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书写共同富裕的履职答卷。
产业活水:
代表“把脉”漂流经济
人大代表植根人民,代表人民,也在履职尽责中,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相连。万市镇人大主席包政军对此深有体会:“履职不是坐等群众上门,而是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破解发展难题。”
这种履职自觉在葛溪峡漂流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自2018年项目落地,万市镇南安片人大代表累计提交《关于加强漂流河道生态保护的建议》《关于完善景区配套设施的议案》等12份议案建议,从河道生态保护到配套设施完善,件件直击发展要害。
7年来,人大代表搭建起了“共富桥梁”,不仅帮助漂流项目健康发展,带动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更推动万市镇政府、漂流公司、村民等各方建立起了“问题共解机制”,实现了项目与村庄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葛溪峡漂流3.2公里长的河道上,人大代表陈小卫的足迹遍布每一个弯道。今年漂流开漂前,陈小卫牵头组织属地人大代表、漂流公司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把脉行动”。“漂流停车场能否满足高峰期需求?”“游客服务细节如何提升?”……他们沿着河道实地踏看,排查出停车位短缺、引导标识不清等12项痛点问题。
在之后召开的“杏福民生”小队会上,陈小卫代表将这些问题摆上桌面。经过多方协商,最终形成《葛溪峡漂流服务提升方案》,推动新增临时停车位200余个、优化景区导览标识系统等,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
同时,万市镇人大主席团还将“助力漂流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监督重点,今年已推动解决“回水设施用电负荷不足”“网络信号覆盖盲区”等问题。
在代表们的全力推动下,如今,漂流公司已与村集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优先雇佣60余名本地村民,人均年增收超万元。景区还推出了“玩漂流免费吃瓜”活动,村民周大伯的西瓜在地头销售一空,不仅省时省力,利润还翻了番。“漂流引流、民宿留客、农产品变现”的模式,让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项目落地前增长200%。
巧手生金:
工坊织就“家门口”共富网
当漂流为偏远山区带来客流,灵桥镇的丝带正编织起新的梦想。
方晶晶是灵桥镇利民村人,在外多年,家乡的变化让她看到了乡村的大有作为。于是,在灵桥镇的“周五接待日”活动上,她大胆“开麦”:“听说灵桥现在正大力招商,我想回乡做一个毕业生荣誉花环的项目,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场地?”
灵桥镇人大代表汪晓东立即行动,在灵桥镇人大的支持配合下,他组织开展了专题会商活动,帮助其在全镇范围内寻找闲置厂房。区人大代表方兰兰得知消息后也多方寻觅,最终在光明村找到了大小合适且交通便利的场地,之后又帮助协调企业注册、水电配套等前期工作,为新落地的企业当起了“创业陪跑员”。在代表们的助力下,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杭州斯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便在光明村顺利投入经营。
荣誉花环需要手工编织,但工厂刚建,怎样才能聚集起一批村民来从事这份工作?方晶晶再次发出求助。方兰兰得知后,立即将问题提交到灵桥镇人大,灵桥镇人大迅速组织发起了一场“灵里有约”基层议事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村社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参加。
议事活动现场,方晶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产品、来料加工的收入前景、劳动强度等相关情况。有了面对面的解答,加之代表和群众的助力,企业投产两个月便吸引了千余名妇女加入,辐射区域甚至拓展到了春江街道、场口镇、环山镇等地。手脚麻利些的,一个月靠手工编织可增收40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
生态变现:
壶源溪畔的“规范经”
壶源溪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成为近年来新晋“网红”打卡地,去年接待游客达180万人次。但在爆棚的人气背后,却是人均消费仅30元的窘境。为了打破困境,2024年12月底,常安镇人大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赴桐庐“取经”。
在实地考察芦茨村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石舍村民宿经营后,常安镇安禾村党委书记、镇人大代表颜红刚率先行动,开起了禾风居民宿,并带动村民投身文旅产业,一家家民宿、餐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常安镇的绿水青山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常安镇新增民宿7家、餐饮5家、农产品副食店6家、文旅类发展公司4家、家庭农场2家。
店开起来了,是各自为战,还是携手并进、统一服务与收费标准?答案显然是后者。为此,常安镇人大及时启动了“道地里议事会”,召集民宿餐饮经营户共谋发展。在这场开在溪边的议事会上,民宿餐饮经营户们直面公共配套不足、价格混乱等痛点,镇人大代表、基层站所负责人逐条记录,商议解决方法,并在会后积极推动落实,让经营者吃下了“定心丸”,规范化经营的决心也更足了。
规范化经营释放巨大能量:今年夏天,“泡坝”经济创造就业岗位400余个,新增三产收入超2000万元,新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亮眼的数字印证了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履职效能。
从葛溪峡谷的欢乐浪花到灵桥镇穿梭的丝线,从壶源溪畔的议事桌到富春江两岸一场场村前屋后的畅所欲言,富阳的人大代表们正以实际行动书写共富答卷:他们是产业升级的“把脉人”,精准破解发展堵点;是资源对接的“摆渡者”,为创业梦想架桥铺路;更是规范发展的“护航员”,推动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春江潮起,画卷舒展。一名名人大代表正躬身实践,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宣言,转化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幸福回响,激活着共同富裕的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