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新山水御园的治理蜕变之路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山水御园小区

  本报讯(记者 臧一平 通讯员 何加梁)“以前小区像个自由市场,外来人员随便进,外围车子乱停,好好的绿化枯死大半,住着别提多糟心。”提及前几年的居住环境,鹿山街道东吴社区新山水御园小区业主何阿姨皱着眉连连摇头。而如今再踏入这个小区,曾经的“问题清单”已悄然变成“幸福清单”——外围停车场内车辆停放得整整齐齐,小区里步道干净、绿植葱郁,网球场、乒乓球场里不时传来居民的笑声,曾经的“问题小区”,正以崭新面貌迎接每一位住户。

  这场华丽转身的背后,藏着“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己做主、物业优化服务”的三方协同治理密码,更藏着社区与居民共同破解治理难题的决心与智慧。

  破局:党建引领打出治理“组合拳”

  “要解决小区的问题,得先摸清居民的诉求到底是什么。”东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丽敏翻开桌上厚厚的协商记录本,页面上密密麻麻记着居民反映的每一件事:“路灯不亮”“水管漏水”“物业上门慢”……面对物业服务差、停车纠纷多、公共设施老化、业委会组建难等一堆“烦心事”,社区党委清晰地意识到,必须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员的力量聚起来,激活三方协同治理的动能。

  2024年4月,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新山水御园小区党支部重新调整,一支由退休老党员和热心居民为主的“银发卫士”义务监督队应运而生。61岁的章水龙是队伍的“主心骨”——刚把党组织关系从单位转到社区,他就被选举为小区党支部书记,还主动扛起了监督队队长的担子。“我以前是电气工程师,也管过企业,现在退休了,能为小区出点力,是党员该做的事。”章水龙的话朴实又坚定。

  这支监督队很快聚集了40多名成员,章水龙凭着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牵头制定了监督规章制度,还把企业里的循环管理模式搬到小区治理中。每周,监督队都会分成两组,邀请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拿着记录本在小区里“巡诊”:绿化带里有没有枯枝、楼道灯亮不亮、垃圾桶是否及时清运,每发现一个问题,就当场记下来,明确让物业说清“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后续还要再上门复核整改情况。

  “看到有人乱倒垃圾、高空抛物,我们当场就上前制止;发现道路不平、水管破裂,立刻联系社区和物业;邻里间有小矛盾拌嘴,我们就上门拉家常调解。”章水龙笑着说,监督队不仅要盯着物业改进服务,还要当居民和物业之间的“桥梁”——遇到对物业有偏见、不愿配合的居民,队员们会耐心劝说,争取大家的理解;看到物业工作人员有难处,也会帮忙沟通协调,慢慢化解双方的隔阂。

  去年夏天,连续高温让小区花草大片枯萎,监督队的队员们急在心里。大家自发排好班,每天清晨五点多就下楼,盯着物业按区域、按班次给绿植浇水。“我们天天守着,物业也知道我们是真心为小区好,做事也更认真了。”监督队成员徐苏萍回忆,那段时间,队员们的草帽成了小区里最显眼的“标志”,路过的居民看到了,都会主动递瓶水,一句“辛苦了”,就让大家觉得浑身是劲。

  截至目前,监督队已组织小区巡查二十余次,每次都有两名物业主管参与,小到路灯损坏、垃圾清运,大到公共区域维修,一个个问题被逐个解决。更让人欣喜的是,社区还推动小区依法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业委会,建立起“楼道长—业委会—社区”三级议事机制,每月定期召开“三方协同议事会”和“业主开放日”。业委会定期公示账目和工作报告,年中还会邀请党支部、业主代表一起审议工作、审查财务,让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

  “现在反映问题不用绕圈子,要么找监督队,要么在业主开放日跟业委会说,物业处理得也比以前快多了。”业主徐先生笑着说,自己前几天早上在小区跑步时,看到健身器材有点松动,随口跟巡逻的监督队成员提了一句,当天下午物业就来修好了。

  共治:居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以前小区的事,总觉得是‘少数人管、多数人看’,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愿意站出来,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家。”王丽敏说,社区一直想改变“政府干、群众看”的旧模式,而随着治理机制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事务中,从“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6月,小区计划实施商铺停车收费,消息一传开,部分业主有了情绪。“我们做点小生意本来就不容易,这一收费,客人都该被吓跑了。”一位商铺业主找到业委会,语气里满是焦虑。业委会得知后,没有直接拍板,而是立刻通过社区搭建沟通平台——先去周边小区“取经”,详细询问收费方案和标准,又查阅了区发改局的停车收费管理办法,随后联合党支部、业主代表、物业一起到现场划车位、清僵尸车,还一家家上门跟商铺业主解释。

  针对意见比较大的业主,业委会专门组织了协调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能不能分时段收费?”“业主的车和客人的车能不能区分开?”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最终的收费方案既兼顾了小区管理,又考虑了商铺的实际情况。方案落地后,关于商铺停车的28件投诉,在大家的协商下全部迎刃而解。

  8月,小区推进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时,业委会又犯了难——涉及的专业技术多,大家怕考虑不周全,不敢随便推进。于是,业委会在业主群里发布了《关于征集小区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审核专业人士的通知》,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就有几位从事IT、安防行业的业主主动报名,不仅帮忙审核方案,还耐心给业委会讲解技术细节,帮着规避风险。“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我们心里就有底了,这就是大家一起做事的力量。”业委会主任沈李杰感慨道。

  未来:让“幸福家园”常新常绿

  “接下来,我们还会把监控系统完善、地下排烟管道改造、地下室地面修复等项目提上日程。”沈李杰说,小区的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后续仍会依托“银发卫士”监督队和各楼道的业主代表,联合业委会成员,把每件事都落实到位,把每个项目都推进好,让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针对业主多次投诉单元门禁老化,多处不能正常使用,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经过排查问题,多轮次询价,采购样品,调试,从原来的6000多元/扇的费用,降低到平均900多元/扇,成功节约了小区的公共收益。8月底,对单元门禁的最终维修方案已商定,将进行业委会业主代表表决,通过后正式实施。

  如今,小区里的邻里活动中心完成了升级,重新启用的阅览室内,热心居民捐赠的图书摆满了书架,亲子手工、健康讲座、邻里聚餐等活动定期开展,居民们的脸上多了笑容,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近。“以前住了好几年,对门邻居都不认识,现在一起参加活动,还能搭把手帮忙,感觉像一家人。”业主叶阿姨笑着说。

  看着眼前的变化,王丽敏感慨道,从“问题缠身”到“和谐有序”,新山水御园的蜕变,不仅是治理机制的创新,更是人心的凝聚。当退休干部、教师、党员化身“银发卫士”和“吴微不至”解忧顾问团,当居民从“抱怨者”变成“参与者”,党建引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成了居民家门口的路灯、楼下的绿植、畅通的诉求渠道,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