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透过家族印记 还原抗战故事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4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1938年3月,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七团队全体将士,集中在山门凤岭山坡誓师出发北上抗日,林魁就在这五百将士中

  林魁

  追思

  编者按:八十载岁月如流,烽火硝烟虽已远去,民族记忆却从未褪色。本报“追思”系列自启动征集以来,陆续收到多位市民的投稿。他们以笔为舟,载我们重返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透过家族血脉的印记,还原了一个个有温度、有血肉的抗战故事。这些来自民间的记忆,让宏大的历史有了可触的温度,让英雄的概念回归到具体的人——他们或许是指挥若定的将领,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也可能只是一个说不出来路的哑巴青年。但他们共同选择了坚守、反抗与牺牲。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故人”,用生命划破了至暗时刻,换来了我们今天的黎明。当我们重温这些故事,不只是缅怀,更是在寻找精神的根脉。愿这份跨越时空的追忆,能点燃我们心中共同的火焰,在历史的回响中,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父亲林魁:跟着粟裕在新登打过仗 

  林霞 / 文

  我的父亲林魁,1919年11月出生于平阳县晓坑乡一户穷苦人家,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自此投身革命洪流,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顾抗战期间父亲的战斗经历,充满了艰辛挑战。

  (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父亲所在的红军挺进师响应中央号召,改编后为新四军第七团队。1938年3月18日,部队在平阳县整装列队、誓师抗日,父亲等500名将士跟随粟裕北上参加抗日。行军一个月,部队到达安徽歙县,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父亲就被编入一线作战连队,加入了新四军的战斗行列。

  1939年1月7日,日军进犯宣州县水阳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粟裕司令员指挥4个连的兵力,连夜奔袭水阳设伏。日军进入伏击圈后,新四军居高临下,突然猛烈开火,打得鬼子们措手不及。敌人很快开展反击,双方恶战3个多小时。战斗激烈之时,战士们用刺刀、拳头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战,最终取得胜利,击毙敌人30多人,日军溃逃。在这场战斗中,担任排长的父亲缴获5支步抢,200多颗子弹,10多颗手雷,受到首长的队前表扬。

  1940年6月发生的赤山战斗,是新四军在南京外围赤山抗击日军“扫荡”的战斗。5月13日晚,新四军第二支队指挥员获悉驻湖熟日军要去三岔成立维持会,决定在赤山脚下窦家边村打一场伏击战。当天,二支队战士们便入驻赤山脚下的窦家边,隐蔽在西北岗的小山坡上,以机枪、步枪、手榴弹等构成严密的火力网。14日上午,日军吉田中队从湖熟据点出发,经窦家边前往三岔。10时左右,敌人进入伏击圈,新四军所有的火器都吼叫起来。日军受到突然袭击,死伤近半,残敌迅速集中到堤埂后面的坟地里,利用92式步兵炮疯狂地轰击新四军阵地。这时,父亲所在四团三营战士从敌侧面投入战斗,用机枪和手榴弹对聚集在坟地里的日军发起猛攻,消灭大半残敌。吉田带领剩下的20多人龟缩到村外一座拱桥下死守待援,新四军指挥员迅速调整作战部署,集中全部手榴弹,由突击队向拱桥下的敌人投去,最终全歼桥下日军。这次战斗,日军死伤130余人、被俘2人,新四军则缴获了九二步兵炮1门、步枪60余支。从日军手里缴获大炮,这在新四军作战中还是首次。

  1940年11月,日伪军趁新四军主力转移之际,集中兵力对丹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丹阳县界牌镇,成为了敌人重点进攻的目标。10日凌晨,敌军集中200余人,兵分三路向界牌地区进犯。父亲所在的第四团第三营,奉命驻守二十七圩等战略要地,承担保卫根据地核心区的任务。战斗打响,新四军采取了“兵分两路、设伏阻击、迂回包抄”的游击战术,由七连正面阻击,九连配合,八连穿插敌后进行包抄。激战持续至当日午后,日军中队长率突击队试图突破新四军防线时被击毙,导致敌军指挥系统瘫痪,溃不成军。此战毙伤日伪军40余人,缴获步枪17支、弹药若干,日军被迫放弃扫荡计划,丹北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

  (二)

  1941年4月,父亲所在的新四军第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6旅。部队的番号变了,但打鬼子的抗战使命仍旧继续。

  1943年4月15日夜,新四军16旅教导大队和父亲所在的46团奉命向西渡过石臼湖,分别驻扎在石臼湖岸的石场、南岗等村庄。没想到,部队刚安顿下来,就被日军发现了。4月17日凌晨,日伪军1000余人分四路向南岗一带扑来。新四军指战员在背靠石臼湖地形不利的条件下,与日伪军展开了激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尽管装备和兵力处于劣势,但英勇的新四军在不暴露主力部队目标的情况下,将敌人引入包围圈内围歼,最终打得余敌溃逃退回据点。陈毅元帅曾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描述了这次战斗的情况,称赞这是一次以巧打取胜的阵地防御战。

  1944年8月23日,按照中央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指示,父亲所在的新四军16旅46团与48团、独立2团一起,在宜兴、长兴、吴兴一带60华里长的战线上,对日伪军发动了全面攻势。46团负责阻击长兴城内出援之敌,他们趁夜潜入城郊埋伏。城外的战事果然引出了城内之敌,日伪军出动300余人增援,进入46团的埋伏地段。团长一声令下,身为连长的父亲带领连队战士火力全开,发起了冲锋,和全团将士一起围歼了敌人。从8月24日到26日,父亲所在46团在这条战线上,又成功歼灭了车渚里的逃窜之敌。与其他参战团一起,共攻破日伪军25处据点,摧毁碉堡60余座,毙伤敌人100多名、俘虏400多名,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父亲所在的新四军团队在苏浙地区取得重大胜利,受到新四军首长的通电嘉奖。

  (三)

  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较量中,父亲凭借过硬的军事和政治素质,迅速成长为一名连队指挥员。在打鬼子的同时,他们还面临国民党军的无情围剿。

  1945年1月,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第1师从苏北南下,与父亲所在的第16旅在浙江长兴会合,成立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为司令员。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父亲所在部队编为第一纵队。部队正积极向日军后方挺进时,国民党却调集重兵企图聚歼我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被迫于2月6日起,开展为期5个月的天目山地区自卫反击作战。

  面对兵力数倍于我的敌人,担任连队副指导员的父亲,带领战士们在天目山地区开展了游击战,运动歼敌,以退为进,以少胜多。战场冲锋时,父亲和战士们带着“皖南事变”的切身血恨,喊着“为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报仇”声,冲入敌阵厮杀。

  当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1.9万人重兵驻扎新登城,企图消灭新四军苏浙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粟裕司令员决定诱敌深入而后歼之。出其不意,新四军三路夹击攻克新登县城,并夜袭立足不稳的国民党援军,摧毁其指挥机关,使其指挥联络中断。随后,又打退了敌援军的8次反扑。痛心的是,父亲的团长刘别生在6月3日的新登战斗中英勇牺牲。

  在获悉国民党将调14个师主力,向天目山地区大举进攻,粟裕司令员果断下令于6月4日晚主动撤离新登城,还造出我军败退的假象,使敌人不知不觉陷入我军布局之中。粟裕一声令下,新四军在6月19日、21日两次发动“回马枪”反击,全歼了国民党第52师、79师?。

  苏浙军区在天目山地区的战斗中英勇杀敌,5个月歼敌1.3万余人,控制了新登在内的浙皖11个县,解放人口100余万,为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筑牢了稳固根基。

  父亲所在的新四军16旅46团是红军部队的老底子部队,善战能打,是新四军的重要作战力量。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与日本鬼子开展了无数次殊死搏斗,父亲说每次战斗,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1945年,经过全国军民的艰苦抗战,最终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林永建、林永胜、林青均参与整理本文资料)

  怀念英雄“哑巴爷爷”

  前些日子,富春街道东山村村民骆林龙、程永鑫专门来到区融媒体中心,要跟记者聊聊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村的一桩悲惨遭遇。程永鑫的爷爷就是那时惨死在日本侵略者手中。不过,两人此来并非只为祭奠自己的祖辈,还要再讲讲村里一位无名英雄的事迹。

  抗战时期的一天,全副武装的日本兵开进了东山村,将众多村民集合起来,或捆绑或用枪支逼迫,分批关进不同的建筑里,从外面堵住门窗后放起火来,打算将所有村民都活活烧死,实施毁灭人性的“三光政策”。

  其中,有30多个村民(大多是老弱妇孺)被关进了山脚下的一座庵堂里。外面火势起得很快,庵堂里很快便浓烟滚滚无法呼吸。这时,人群中一名年轻人站了出来,他找到了一把破斧子,趁着日本兵放松警惕,奋力砸开被封堵住的窗户,护着屋里的老少乡亲逃离火海。大家悄悄躲到附近的樟岩山上,才逃过一劫。

  然而,这位年轻人并没有随大家逃离,他又拿着破斧头转身跑向村里一间已经燃起火焰的破屋子,想把关在里面的六七个村民也救出来。不幸的是,这次他被日本兵发现了,倒在了随后响起的枪声中。破屋中的村民没能得救,都死在了大火中,其中就有程永鑫的爷爷。

  第二天,躲入山中的村民等日本兵走后回到村里,只剩硝烟和焦炭残迹。大家翻找自己亲人的尸体,全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只能靠衣服残片来辨认。实在辨认不出的,就只好一起埋葬了,包括那位为救村民英勇牺牲的年轻人。

  骆林龙、程永鑫说,这个故事在他们村里代代相传,比如他们的小学历史老师季宗玉就是当年庵堂幸存者之一,当时才七八岁,他常常在教学过程中讲起这件事。遗憾的是,当年幸存者都说不清那位勇救村民的年轻人的来历,只记得他是一个哑巴,所以在向小辈们说起时常用“哑巴爷爷”来指代。于是,“哑巴爷爷”成了一代代东山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骆林龙、程永鑫说,英雄无名,但忠魂永存。现在大家生活幸福,但当思来之不易,不能忘了父辈们的苦难,更不能忘了英雄们的牺牲。

  (记者 方梁 整理)

  日寇在里山犯下遭天谴的罪孽

  胡耀定 / 文

  里山镇在富阳区块土地上居于面积较小的一个乡镇,总面积也不过25平方公里,从江边到安顶山也不过8公里。可就在这样一小块地方,从1938年至1945年的几年里,日寇却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每当有人提及“日本佬”话题,有好多老人都会血泪控诉日寇在里山犯下遭天谴的罪孽。

  先说说被日寇所杀害的人。那时,无论在家里或在村里,在弄堂口或在大街上,在田间、在山上、在竹园旁、在行路上,在做纸的纸槽头,被日本鬼子用刺力活活刺死的有138人。据1村的夏泰峰、夏谓玉、周志英的叙述:1940年农历九月的一天上午,日军数十人乘汽艇来到里山江边,一上岸就开始作恶,仅在“灰竹园”里,就有20多人被日寇用军用刺刀活活刺死。1村的张本玉、夏校坤母子、江立孝及店伙计王志忠、孔梦香、周余臣等7人被杀害。8村夏家门的夏氏两兄弟,那天一起上街赶集,也被日军驱赶至“灰竹园”,被当作人肉靶子刺杀。待日寇散去后,倒在血泊中的夏氏两兄弟已气息奄奄,其肠子外露肚皮,但他们仍顽强地爬行回山里老家,终因失血过多,双双撒手人寰。俩妯娌便这样成了寡妇,但她们终身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将子女养大……

  再说被日军炸弹炸死、炮弹炸死的有22人。据1村的施复生口述,1939年3月16日,村民陆如全家,遭到驻炮台山日军炮弹的轰炸,炮弹从屋顶坠入爆炸,屋内陆如全的祖母、陆如全的哥哥和嫂子等4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据2村的夏桂林、夏良基口述,1938年5月4日,日军飞机到2村的后山脚上空轰炸。炸死国军16人、当地村民俞小毛和夏小兔的祖母及一位钱塘人被活活炸死。还有因日军毒气弹中毒致死1人。日军施放细菌弹、被细菌感染致残致死14人。

  还要说,被烧毁的房屋:全镇被日军烧毁民房779间、药店1家、纸厂7家、煏弄屋2家以及多家商店。据1村夏谓玉口述,仅1940—1943年,日军烧毁许顺法、江良正、俞阿全等36户房子计129间,致使许多村民无家可归、家破人亡。据2村夏桂林口述,村里被日军烧毁的房屋有夏阿坤、夏小兔、杨金洪等43户计198间,其中药店1家。据1村夏启佩口述,1940年9月16日,日军在里山街杀人放火,家里两幢房子都被烧毁,店中财产全部烧光,栈房中堆放的土黄纸烧了三天三夜。据8村何锦标、屠永清口述,1940年9月14日,一百多名日军从灵桥观坞方向翻山进入里山黄梅坞。日军一路放火开道,先烧了山边的两间民房,进村后更是疯狂,全村火光冲天,一个小小黄梅坞被日军烧掉房子74间、草屋10间,43户150人无家可归。

  被日寇毁掉的财物也触目惊心。据1村夏渭玉等人口述——里山12家商店、9家纸厂、2家煏弄屋被烧毁,13万余斤做纸原料被毁,3万多斤毛竹及200亩林木被砍伐,茶商堆放在屋里的5000多斤绿茶被烧掉,老百姓加工用的十五副石磨也被砸碎……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说说我们里山镇这块土地上被日本强盗施行的各种暴行,以示铭记历史,不忘耻辱,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