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退役军人朱军杰捐献造血干细胞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退役军人朱军杰

  本报讯(见习记者 杜伊婧 记者 王大原 周晓露)9月9日,在浙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场跨越6年的生命接力正在上演。来自富阳大源镇的“90后”退役军人朱军杰成功捐献19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成为富阳区第52位、第5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军杰”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着父亲的期盼。朱军杰说,爱国情结一直刻在他们家人的血脉中。“我爸叫朱建中,我爷爷给我爸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够建设中国,我叫朱军杰,我爸也希望我长大了能当一名杰出的军人。”

  不负众望,2010年12月,高中毕业的朱军杰应征入伍,服役于武警江苏总队。“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就要做好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准备。”新兵连班长的这句话,深深刻在了他心中。也是在军营里,他首次接触到献血,那是2013年,他入伍的第三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印象深刻:“当时没人犹豫,大家都主动报名,那种为他人奉献的氛围,让我真正明白‘服务人民’不只是一句口号。”也正是这份信念,当了两年义务兵的他选择继续留队,把信念精神传递给更多新兵。

  时间来到2016年,退役的第二年他加入富阳巡特警大队成为一名辅警。在工作中,他敢冲敢拼。“有天晚上,指挥所接到报警称,一名男子强开车门,抢劫财物后逃逸。”朱军杰回忆,当时他所在的四人巡逻小组收到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与逃窜方向,便立刻在巡逻区内展开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最终,在一处昏暗的巷子拐角,他们发现了试图躲藏的嫌疑人。大家果断上前,成功将其控制。因成功破获案件,他被市公安局富阳分局评为“先进个人”。此外,他还参与过G20杭州峰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在2019年8月,当时是大源镇组织的献血活动,他和同为退役军人的同学华舒楠一起参加。献血时,他们看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内容,两人起初还有些“误会”,以为是骨髓穿刺捐献。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决定参与。华舒楠说:“都当过兵的,子弹都不怕还怕针头么?”于是两人都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后来才得知,如今造血干细胞捐献已采用外周血采集的捐献方式。朱军杰表示,当时想法很纯粹,只觉得能帮到别人,就是件光荣的事。

  这份光荣,在6年后有了结果。今年8月,当区红十字会打来电话告知初配成功时,朱军杰的第一反应是“发懵”:“没想到这么小的概率会落到我身上,像‘中奖’一样。”几秒后,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他立刻答应捐献。

  尽管心怀热忱,朱军杰却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说服家人?考虑到家人可能对捐献存在误解或担忧,他最终决定暂时隐瞒。他瞒着家人,独自完成了这场爱心之旅。不过在捐献当时,他还是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令他感到格外暖心——好友范女士骑行100多公里专程从桐庐县赶来为他“打气”。“今天必须来给他加油,他这个行为太帅了!受他的影响,我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不过一直没匹配到。”范女士还有些小遗憾。

  如今完成捐献的朱军杰,还想着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做一波宣传。“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误解,现代捐献采用外周血采集,其实没那么可怕。”朱军杰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就像当年在部队献血时那样,有人带头,就会有更多人跟上”。

  “相信国家,相信党,明天永远会更好。”这是朱军杰想对受赠者说的话。如今已经离开辅警岗位的他正在做精酿酿酒师,还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希望可以做属于富阳人自己的精酿啤酒,他也坚信自己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