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宇倩 通讯员 朱燕仪
“洪老师,科学课实验步骤我还没听懂。”“洪主任,安全平台信息请您把把关。”“超哥,有个孩子情绪不太好,陪我去家访下吧。”……清晨的富阳区渔山乡中心小学,洪超的脚步刚踏进办公室,就被一连串的声音围住。这个有着15年教龄的体育老师,如今身兼德育主任、科学教师、心理辅导员、卫生保健员数职,是学校里名副其实的“万能砖”——哪里需要,他就稳稳地填补在哪里。
哪里缺人就往哪补
2012年8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洪超满怀憧憬踏入渔山中小,原本想在操场施展篮球特长的他,却意外接到了第一个挑战——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并教授语文。“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玩笑话,真要变成现实了?”回想当初,洪超笑着说。
为了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洪超开始白天追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记笔记,晚上抱着语文课本和教参逐字琢磨,批改作业时,提前将错题分类整理,逐个找学生谈心交流。三年语文教下来,他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们几乎忘了,这位出色的语文老师,其实是“体育出身”。
在仅有200余名学生的渔山中小,“缺人”是常态。2017年,英语老师突然生病请假,洪超又“临危受命”,扛起了英语教学的担子。
“我是英语四级,辅导作业没问题,但口语实在不溜。”为了不影响学生,洪超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学校,对着视频练发音,课堂上还跟学生“坦白”:“老师口语不太好,咱们一起学习进步。”那段时间,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和学生用英语对话的身影。偶尔会闹笑话,但师生共同成长的画面,成了校园里最温暖的记忆。
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作为德育主任和持有心理教育资格B证的“心灵守护者”,洪超不仅能叫出全校200多个学生的名字,更清楚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做德育工作,不能只靠说教,得走进学生心里。”这是洪超15年当老师以来的心得。
有段时间,洪超曾因学生小磊连续几天不写作业而生气,直到家访时,他发现这个10岁的孩子住在工厂的集装箱里,高低床旁堆着杂物。每天放学回家,小磊不仅要烧饭洗衣,还要照顾年幼的妹妹。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小磊不写作业的缘由。“我当时特别懊悔,觉得批评错了孩子。”从那以后,“先了解情况,再做判断”成了洪超的工作准则。
如今,洪超坚持每学期家访,聊家常、看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拉着他的手说:“洪老师,你比我们更懂孩子。”
不少学生到了初中,也会经常发信息给洪超,告诉他自己在初中的情况,还有家长时不时会发信息告诉他孩子取得的成绩。“学生、家长能记得我,说明我的工作做得还可以。”说起这些,朴实的洪超的眼里有光。
“渔小精神”的代言人
15年来,洪超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渔山中小的老师们自豪地介绍着他的成绩:我们洪超是杭州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杭州市科研论文一等奖、江南片教师书法比赛一等奖,能打球、会朗诵……“这些奖项不是刻意去争的,只是觉得既然做了,尽力去做得好一点。”面对同事的夸奖,他谦虚地说。
在同事眼中,洪超是“拼命三郎”,更是团队的“粘合剂”。“他每天早到晚走,教科学、管德育、处理杂事,从不喊累。”校长戴君说,“在这所仅有14名在编教师的乡村小学,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我们从不计较谁多做谁少做,缺人了就顶上去,这就是我们的‘渔小精神’。”洪超正是这种精神的最好代言人。
如今,渔山中小的学生人数虽比洪超刚来时少了很多,但他对乡村教育的热情丝毫未减。“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做着该做的事。只要学校需要,只要学生需要,我就会一直在这里。”这个扎根乡村15年的“全能教师”说,他希望用坚守和付出为更多乡村孩子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