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里山人许松甫,在南通买了“半条街”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07版: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嵌桃麻糕

  吴刚强/文

  说到江苏南通,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有一个很牛的牛人,名叫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参加科考,考了一个状元。第二年,不当官,跑到老家开办了一家大生纱厂,成了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然而,张謇还不是南通首富,有个人比他有钱,也是他的好朋友,名字叫许松甫。鲜为人知的是,许松甫是富阳里山人,年轻时到南通创业,一创创出了名堂。

  许松甫卖茶点起家。南通虽然不产茶,却有着很浓郁的饮茶文化。因为茶刮胃,喝茶的时候要搭配一些茶点。所以,南通有很多有名的茶点,最有名的一道茶点是嵌桃麻糕。这道糕点,就是许松甫发扬光大的。

  许松甫到南通后,在东门开了一家名叫“鼎泰”的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嵌桃麻糕”就是这家杂货店里的招牌产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销冠。

  嵌桃麻糕采用优质的糯米、芝麻、白糖和核桃等材料制作而成,工艺非常复杂,要经过选材、浸泡、拌粉、嵌桃、回汽、切片、烤制等一系列的步骤,没点耐心还真做不出来这种精巧的糕点。

  问题来了,这个手艺,是许松甫从富阳带过去的呢,还是在南通学会的呢?清代南通人金榜所著的《海曲拾遗》有“芝麻糕出秦灶”的记录。据《南通市志》(2000版)记载,在清道光五年(1825),南通城区就有专营茶食的店家景福斋,坐落在原西大街,主要生产的茶食特色品种有嵌桃麻糕、云片糕、草鞋底、桃酥、小麻饼、鸡蛋糕、京枣等,是南通城里有名的茶食店之一。2011年,“南通嵌桃麻糕制作技艺”入选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看来,嵌桃麻糕的知识产权可能算不到富阳人的头上。但是,把嵌桃麻糕做出品牌来的,必须是许松甫。

  据传,许松甫赚到钱后,捐了一个官,有资格把好东西上贡给皇帝。上贡什么呢?自然是最上等的茶点嵌桃麻糕。皇帝也得喝茶,也得吃茶点不是?许松甫很聪明,嵌桃麻糕成了贡品,皇帝当了代言人,一下子身价百倍!从此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

  钱赚多了,许松甫也会回报社会。据南通市档案馆官网介绍,明崇祯年间,南通有一座祀典武庙,因马头朝里,俗称“回马关帝庙”。庙不算大,然而香火十分旺盛。特别逢到农历五月十三,相传关老爷生日,庙内请戏班子唱戏,设素斋款待香客,善男信女云集而至。通州的各大商号、董事乡绅都要前往进香、拜佛,然后看戏,品茗用素斋。但是,回马关帝庙的和尚不懂规矩,每次送客一律只送到庙门口止步,引起了士绅商贾的不满。他们私下商量了一个办法,集资在距关帝庙百尺之外的巷口建一座庙门,盖了一座精致的过街亭。这样,和尚送客就只好送到新造的山门外方能留步了。这条规定,不知持续了多少年。直至清末民初,许松甫等人将回马关帝庙改建成学堂,即现今的南园小学。庙门和过街亭在新中国成立后已拆除,但这条巷久而久之就被称为“山门巷”。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有个同学,名叫季自求,也是南通人。辛亥革命后,季自求在孙中山的参谋本部任军职,后去北京,与在教育部任佥事的鲁迅相识。季自求爱好文学,常与鲁迅往来。一次鲁迅与季自求在畅谈中,鲁迅曾向季自求借《南通方言疏证》去研究南通方言,季自求也曾将家乡的嵌桃麻糕馈赠给鲁迅,鲁迅品尝后,觉得味道不错。1914年11月15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归过南通馆坐少顷,持麻糕一包而归”。在南通图书馆馆藏《季自求日记》手稿中写道:“麻糕深得鲁迅赞美。”

  许松甫的儿子许伯明继承茶食店之后,随着南通纺织业发展迅速,后又接触丝绸生意,在南通开了很多分店,鼎盛时期,许家在南通有“许半街”之称,之后丝绸店又开到上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据公开报道,2023年,许伯明的外孙女给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捐赠了24件民国服饰,均为许伯明夫妇生前所穿,大多为丝绸制品。泰州市博物馆馆长说,“民国时期社会贫富差距较大,有条件定制这类服饰,其富裕程度可见一斑”。其中既有用传统盘扣作为封扣的交领大褂,也有受西方影响的改良旗袍,从衣物的形制、材质、纹样,全面呈现了民国时期江淮地区富裕家庭的生活方式。

  1901年,许伯明曾回老家里山主持续谱工作,上世纪30年代计划在老家建造许氏宗祠,后因战争原因放弃。他在南通经商期间,被富阳籍工商业者推选为富阳商会会长。许松甫后裔许宝焄的1953年初小毕业证书籍贯仍然填写“浙江富阳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