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媛娇 通讯员 孙哲洋 徐柳君
昨日下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邮品上的富阳抗日战争”主题展览在东洲街道陆家浦村举行,区领导张鹏、祝燕青参加活动并为展览揭幕。
本次展览由区知联会、新联会东洲分会副会长,陆家浦村村民陆人淼自发筹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陆人淼与富阳邮政部门合作,申请启用了10枚富阳抗日战争主题邮戳,并用抗战邮票、抗战邮戳、抗战设施说明词制作成邮封,编制成“邮品上的富阳抗日战争”邮集。邮集和历史报纸等珍贵史料的展陈,加上东洲街道“公望红”宣讲团的讲解,让观众在方寸之间感受历史的厚重。
十年磨一剑,农民收藏家的红色坚守
陆人淼和他所在的富阳集邮协会“富春集邮茶座”小组成员用了10年时间,搜集整理富阳范围内的抗战纪念设施资料,目前已经完成10处。这些抗战纪念设施以图版形式展示,每一块图版对应一处,图版内容由纪念设施介绍文字、实景图、邮品组成。
“参观者来到我这里,就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富阳抗战的历史。”这是陆人淼筹办主题展的初心。他说,全国各地有很多游客会到他筹建的东洲保卫战史料陈列馆参观,不少游客提出疑问:“除了东洲保卫战,富阳还有哪些抗战故事?”问的人多了,陆人淼就决定要了解更多富阳抗战史,他说,图版内容简单,但背后都藏着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如今都“存进”了他的脑袋,随时准备讲给游客听。
陆人淼坦言,这次的展览早在10年前就已有了计划。2015年9月,“富春集邮茶座”成员将搜集完成的一套抗战邮集“邮票上的中国抗日战争”无偿捐赠给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捐赠时,“富春集邮茶座”负责人就表示将继续搜集制作“抗日战争在富阳”专题邮集。
对于富阳人来说,陆人淼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总是用自己的力量在重要的节点上,宣传红色文化。陆人淼出生于1968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5岁辍学当泥水匠,31岁转行杀猪,33岁成为《富阳日报》“市民记者”。2010年,他受媒体委托,寻找东洲保卫战亲历者,由此开启了漫长的抗战史料搜寻之路。
“资料似乎永远搜集不完,这些年我一直在补充抗战资料,过程中又接触到其他史料。”手上积累的资料越来越多,陆人淼先后自费筹建了东洲保卫战史料陈列馆、“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农耕文化馆、东洲70年史料展陈、富阳桑蚕展示馆等。
邮品为媒,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邮票见证历史,方寸之间、包罗万象。”陆人淼说,邮票与史料有异曲同工的价值。2023年10月,他牵头举办了“邮票上的丝绸之路”邮品展,让市民通过邮票感受到“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
有了邮票展办展经验,这次“邮品上的富阳抗日战争”实施起来得心应手了许多。这里展出的每一块图版都凝聚着陆人淼的心血,每张图版都由抗战纪念设施实景照或相关照片、一段抗战历史说明词和一组主题邮品组成,内容涵盖东洲保卫战纪念碑亭、景山阻击战纪念公园、新四军渡江会师纪念碑亭等。
图版上的邮品一般是公函封或者是纪念封,邮封上有纪念设施的实景图、与实景图匹配的抗战主图邮票、与纪念设施对应的邮戳。“我们希望全方位、多角度解读每一段抗战历史。”陆人淼坦言,邮品的准备过程并不轻松,比如实景图,一部分是由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其他的都是他自己驱车前往现场拍摄。这些邮品都是“实寄封”,即都是从当地寄到陆人淼家中的。信封上都有当地村镇相关负责人的签名,有时遇不上负责人,陆人淼就要再跑一趟。“跑”对于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他说“幸好自己会开车,走访搜集资料方便很多”。
“我的脾气很倔,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依据,不能出错,我要对历史负责。”陆人淼展出的每一块图版,每一个文字,都经过仔细核对,他还会请专业人士审核把关。
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我现在50多岁,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更何况年轻一代。”陆人淼回答,集邮是爱好,但把富阳的抗日战争历史与集邮联系起来,做这样一场展览,他认为是自己肩上的责任。“要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说,邮票有趣味性、知识性,更能吸引年轻人和孩子们的目光,让富阳的抗战历史被更多人熟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了普及更多人群,陆人淼还专门与浙江省盲校合作,将图版内容制作成盲文,让盲校的孩子们也能了解富阳抗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