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啸尘 通讯员 章练)近日,《富阳区“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规划收官关键节点,富阳以“机制、队伍、内容、手段、成效”五大高标准建设为抓手,圆满完成“八五”普法各项硬指标——公民法治素养测评达标率较2021年提升42%,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57个,建成省、市、区三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19个。“村级述法一件事”获评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法治已成为富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自2021年“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富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大普法格局,推动普法从“单向宣传”向“融合实践”转型,先后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突出集体”等荣誉。
机制先行筑根基
闭环管理强保障
五年来,富阳始终将制度建设作为普法工作的“压舱石”,构建起覆盖“目标—责任—指导—整改”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杭州市富阳区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并创新推出《村(社)法律顾问“十个一”工作法》《“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十个一”清单》等文件,为普法工作提供清晰指引。
责任落实上,富阳24个乡镇(街道)及64个区级机关实行普法联络员动态管理,五年开展专题部署会22场、培训40余次。2025年富阳创新建立“月初提示、月中破题、月末问效”的乡村法治宣传动态指导机制,已开展法治宣传706场,覆盖3.8万人次。
经费保障采用“财政+绩效+社会”多元模式,推行“以奖代补”:获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投入超20万元法治阵地奖8万元。
队伍培育提能力
精准普法惠民生
富阳构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治示范户”培育体系,累计培育“法治带头人”1050名、“法律明白人”3551名、“法治示范户”1050名,平均每个村社10名“法律明白人”,远超省市标准。组建“5+X专业服务团”,推动力量下沉。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富阳实施“靶向普法”。在领导干部层面,构建“学—用—述—评—建”全链条提升体系,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五年来开展宪法、民法典等专题学习研讨15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坚持会前学法,严格实行区管干部任前法律考试与年终“述法+述职述廉”双报告制度,并在省内率先构建“区、镇(街)、村(社)”三级述法制度。
青少年普法方面,富阳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150所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发模拟法庭、宪法晨读等特色课程,富春四小入选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洞桥国际青少年营地法治实践区年接待学生研学12万人次,黄公望村民法典馆“小小讲解员”项目累计培养青少年法治讲解员210名。
面对新业态群体,富阳编制《网约配送行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设立12个标准化“法治驿站”,研发“富春小哥码”数字平台,2024年扫码学习量突破5万次,推动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18%,劳资纠纷平均调解周期缩短40%。针对企业,打造“企业法治合规指引”矩阵,规上企业普法覆盖率达100%,中小微企业参与度提升至85%。
创新载体拓阵地
依法治理见实效
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富阳以3万平方米法治文化公园为核心,沿52公里富春江绿道建设“法治长廊”,布设智能展牌180块,打造“十字金轴”富春江法治精品文化带,获评杭州市第二届十大法治实践。五年来新建10个普法实体,形成3个区块、3个特色阵地,沿富春江串联24个乡镇(街道)建成48个特色阵地,总面积达13.58万平方米。深度提升阵地效能,黄公望村民法典馆设数字互动体验区,年接待突破8万人次,宵井村党内法规馆被省委党校确立为基层联系点,相关经验获中共中央办公厅刊物刊载。
智慧普法方面,富阳开发“扫码述法”直播系统,创作普法MV《执炬》覆盖地铁、公交站屏,触达人群超200万;反诈短视频《罗生门》点击量80万,获“阿普杯”普法创意大赛三等奖。“富春江法治云廊”数据平台实现“三级传播”,《法治富春365》栏目通过电视、App、楼宇电视等多终端播放,年覆盖18万人次,群众主动查询率同比提升25%。
基层依法治理中,富阳首创“述—问—评—改—用—建”村级述法机制,五年来354个村(社)实现述法全覆盖,推动解决宅基地分配、集体分红等问题557个,获评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灵桥镇光明村在述法活动中,通过“一对一协助审核”“多方合力评议”“述法普法结合”“跟踪落实”,收集有效意见6条,群众满意率达97%;万市镇彭家村创新“三道防线”工作法,2024年化解矛盾31件,群众满意率100%,并通过“小队会”解决午目山开发、村文化礼堂改造等10余件事宜,盘活原洪家小学地块每年创收13 万元,集镇街面环境整治清除占道经营11个、拆除私搭乱建36处。
当前,富阳“八五”普法已进入收官阶段,下一步将针对新业态群体普法、数字应用效能等短板持续优化,为“九五”普法谋好篇、布好局,持续以法治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