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文
从富阳新关出发,在萧山浦阳江畔狠歼倭寇
1940年1月,日军在侵占了萧山县城之后,便向诸暨县方向扫荡侵害。2月中旬,日军推进到了浦阳江附近,驻扎在富阳新关的192师1119团奉命前往萧山阻击。
该团驻扎在新关时,军民关系比较和谐,那是因为该团和另一团的团长都姓蒋,他俩曾一起到新关的蒋氏宗祠进行过祭祖,表示愿与蒋姓家族同甘共苦、共克时艰,军民算是一家人了。当团长蒋鑫要带领部队离开新关去萧山打击日军时,新关的老百姓热情相送,祝他们旗开得胜。新关的挑夫们在班头蒋生华的带领下,主动为部队运送军需物资。部队翻山越岭,于16日下午到达浦阳江附近的沈村,就听到前线传来的枪炮声。挑夫们将物品送到目的地后,蒋鑫团长叫他们赶快返回,说部队马上要开战了。蒋生华他们没见过真正的打仗,便不愿返回,说要上前线看看部队究竟是怎样打仗的。蒋团长竟然答应他们留下来观战,但要求他们只能躲在掩体里,不可抬头。
当数千日军耀武扬威地进犯到浦阳江两岸时,遭到了国军1119团及友军的有力打击。特别是1119团的官兵,因为有了富阳新关村老乡们的观战,精神振奋,对日军的打击格外的狠。第一营在老和尚岭、第三营在琅岭山顶与日军激战。战至17日拂晓,日军阵地动摇,向临浦方向逃窜。此后,又有一股日军的辎重车队从琅岭山下经过,第三营的机枪一阵扫射和冲锋,打得日军弃盔丢甲,狼狈逃窜,第三营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浦阳江畔这一仗,1119团及友军前后打了两天,取得了辉煌战绩,共毙日军两千人以上,毙敌战马百余匹,缴获战马30余匹,及各种弹药300余箱及数百担军用物资,这是日军在侵占萧山县城后遭受到的最惨重损失。《东南日报》2月19日第二版,记者龙浴渊以《萧山敌东窜南扰》为标题,报道了这次空前胜利的战斗盛况。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新关,老百姓听了欢欣鼓舞,表示该去对部队进行慰劳。于是,由乡长蒋啸龙带队,抬着全猪、全羊和农家自酿的酒等慰劳品,去萧山沈村慰劳了部队,还带有一方“国族之光”的缎匾,表达了新关村人对1119团英勇抗日的最真诚心意。部队把对来慰劳的新关人,视作是团长的家人予以热情的接待,还用马肉招待了他们,让山里人第一次吃到马肉。“吃过了马肉”,成为挑夫和去慰问的人及他们的后人最自豪的一件事。
环山与日军的遭遇战
1945年8月1日上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十、十一两个支队,从程坟渡过富春江到商元村,此为新四军第二次渡富春江。傍晚,纵队机关和十支队宿营龙门,十一支队宿营在环山乡。二营根据十一支队支队部的安排,要去芳泉等村宿营。晚上8时左右,二营四连连长华剑率二排在前,连指导员裴公望带一排断后,离开环山村前往芳泉村宿营。当尖兵班刚抵瓦窑基附近,突然遭到不明来历之敌的突然袭击,一名战士牺牲。时夜没有一丝月光,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敌我难辨,对方突然不待问话就首先开枪,显然是有备之举。
连长华剑力图尽快搞清对方是什么部队,在被迫还击的同时,进行着战场问话,但对手始终不作回答。这时,二营营长胡云标、教导员张自来赶到了前线。营首长在听取汇报后分析,遭遇的很可能是国民党的散兵游杂部队,于是命令华连长指挥连队主力正面接敌;由指导员裴公望带三排的二班携一挺轻机枪,迂回进芳泉村,约定在进村后烧一堆火为号,用前后夹攻的方式迫敌就范,予以全歼。
这时,对方以更加凶猛的火力打击四连阵地。二营指挥员从敌方使用了掷弹筒等武器,判明对手应该是日军。原来对手确实是日军,他们原本想将我军堵截在富春江以北,不料已被我军突破,便于当日下午派特遣中队五百余及伪军(其中日军三百余人),配以小炮、掷弹筒等武器,从富阳县城渡江至洋浦口,取道太平,翻东台,出诸佳坞赶来拦袭,企图迟滞和阻挡我军继续南进。判明敌情后,营首长立刻派员向支队部报告,同时指挥全营就地展开抗敌。
茶庵距芳泉村不足一华里,中间只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村路,两旁是低洼的稻田。稻子行将成熟,稻秆没膝齐腰高,田中水湿泥淤。四连处在无可依托、又难以大范围展开之地,当大家明了这是与日军对阵,顿时士气倍增,又有营、连首长在身边指挥,二排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沉着应战。摸黑中有时距敌很近才发觉,战士们就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日军的小炮、掷弹筒等重武器,对我构成很大的威胁,而我军无重武器够不着日军的重火力点。营首长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远投手榴弹的办法炸日军的火力点。于是他令四连连长集中全连手榴弹的远投高手,让这些战士带着手榴弹隐蔽前进至敌阵地近处,待日军开炮时就朝发射处扔手榴弹。这一招还真的起了作用,日军小炮、掷弹筒的发射频率明显减少。再后来发现日军不知什么原因停止了射击。
再说,指导员裴公望率领的那个班,摸进到芳泉村东一角后,就在溪路边点起了号火。连长华剑知道裴公望已经进入到敌的后背,便指挥战士发起猛烈冲击。日军见后面火起,唯恐被我包围,便纷纷撤向芳泉村。我四连勇士乘胜追击,但因农民向导孙德校被日军刺刀刺伤,路线不熟,追至村口时又失去了追击的目标,恐敌有诈,部队便退回原地坚守,静待敌人出动。
敌人“嘎嘎”跑步进村的皮鞋声,引起了裴公望的注意,他判断出当前的对手就是日军。如果这时出其不意地打他一阵,肯定有收获,但老百姓也肯定要遭到日军的报复。裴公望再细听我方的枪声也已稀,估计情况有变,便想到芳泉村中去侦探一下敌情。结果他们发现在芳泉祠堂里的门板上,躺着一个军官模样的日军,周围的人神情沉重、慌乱。据战后了解,躺着的是个当官的,称他田鸡队长。他当时是在茶庵桥头的一小炮旁指挥,在我军朝炮阵扔手榴弹时,竟意外地将他炸死了。指挥官的突然死亡,部队没有了指挥者,日军不战自乱,只好先退守到芳泉村里再作打算。摸清了敌情,裴公望借夜幕掩护,由原路迅速撤回。
日军仗其优势的武器,很快对我军作出正面进攻,两翼包抄的反扑计划。守御在茶庵东侧的四连战士,发现敌人拥来,待敌至近,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又一个冲锋,便将敌人打了回去。
西路的日伪军在黑暗中偷偷前插,逼近到我军荡九亩阵地的侧背,急骤的枪弹、掷弹筒弹在我指战员身边爆炸。指战员猝不及防,营教导员张自来、四连连长华剑、班长金立标、战士张振华等九人顷刻间壮烈牺牲。闻询营、连首长殉难,胡营长身先士卒带领战士奋力反击,终将猖狂进逼的日军打退,可胡营长和数名战士先后负伤。
支队长余光茂、支队政委张孤梅当即任命支队作战参谋刘锡文,去二营任代理营长指挥战斗。刘代营长赶到前线,了解了战场实地情况,对部队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调整了兵力部署。后采取集中目标、集中火力同时攻击的打法,对隐伏在村路稻田和剡溪西侧的日、伪军猛烈开火,愤怒的子弹和手榴弹的连续爆炸,压得日军一时抬不起头来。又分多路出击猛打猛冲,迫敌后退。接着又利用茶庵、瓦窑基的左后方几个高大的土墩,诱敌深入,重创敌人。于是,在敌后退之际,令各连迅速后移数十公尺,占领土墩设伏。骄横贪残的日军见我后撤,误以为我军已受到重伤,果然掉头重新扑来。当日军进入到我军伏击圈内,我军抓住时机,各种武器齐发,打死打伤日、伪军多名。刘代营长及时指挥部队发起反冲锋,与敌在村路、稻田间展开厮杀,日伪始知上当全线动摇,不得不又一次拖着失败回到芳泉村。
拂晓前,刘代营长遵照支队的命令,带着张自来遗体撤到了龙门。几日后,场源区民政股长何益生动员环山民众,将牺牲的九名新四军指战员,安葬在茶庵西南数十米的八亩墩上。环山遭遇战,我新四军打死日伪军官兵三十多名,为新四军在富阳境内歼日伪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为纪念新四军在环山的抗日行动,1999年12月,富阳市人民政府在环山乡建立了环山抗日英烈纪念碑、纪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