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今年3月,区委部署“一流状态”“一流业绩”工程,为高水平打造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吹响奋进号角。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紧跟区委部署,迅速启动“主动出力拼一流”“主责助力创一流”“主体聚力树一流”三大专项行动,组织两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紧扣“双一流”工程,立足岗位、发挥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富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今起,区人大联合区融媒体中心特开设《人大代表助力“双一流”》专栏,聚焦两级人大及人大代表在推动产业发展、增进共同富裕、办好民生微实事等领域的鲜活实践,讲述代表担当,展现履职成效。
记者 方宗晓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富阳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也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尽责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锚定省、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聚焦全区“双一流”工程,找准人大工作切口和靶向,深化“三端发力”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树立“一流状态”、助力“一流业绩”行动,强化政府协同联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等,精准发力系统施策,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服务产业链,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效能,为富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精准服务赋能发展全局
企业有所呼,人大有所应。渔山乡人大深入践行“两去两回”履职机制,组织区、乡人大代表带着课题深入一线、带着问题走进企业,最终带着民意与建议返回履职平台,系统破解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通过构建“代表助企+会商破题”工作体系,以精准服务激活发展潜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要是没有乡人大的牵线和帮扶,我们不可能在渔山发展得这么顺。”杨先生糕点项目负责人感慨道。这家深耕传统糕点领域的企业,从选址落户到发展壮大始终得到乡人大倾力支持。乡人大依托渔山千亩良田资源禀赋主动推荐项目落地,并累计协调解决污水管网建设、融资贷款、交通补贴等10余项难题。针对企业二期建设中原仓库拆除导致的发货难题,乡人大代表主动对接,促成厂房租借并协调打通运输通道,保障企业不间断生产。目前,乡人大正协助该企业在富阳城区布局实体门店,持续延伸“一粒米变糕点”的价值链条。
在文旅产业提质中,渔山乡人大深化“两去两回”机制,推动代表从“旁观者”转为“主攻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针对西坞雷迪森庄园酒店经营主体变更难题,代表们主动对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推动注册地回迁并实现证照全流程办理。通过策划“住宿+研学”特色线路,联动民宿集群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预计今年9月即可实现月度上规经营,全年营收有望突破500万元,填补乡域限额以上住宿业空白。
在促进小微产业园建设上,渔山乡人大依托“渔浦议事”小队会平台,广泛收集代表、企业主、村民建议20余条,深入调研协商推动废弃石宕转型为6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成功引进2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盘活闲置大楼改造为员工宿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50万元。针对园区二期推进中出现的难题,渔山乡人大及时组织“进站会商一件事”活动,协同多部门研商破解路径,明确时间表与责任链,致力打造集生产、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共富”产业生态圈。
闲置用地整合成现代化小微产业园
无独有偶,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万市镇。
万市镇原有三处小微产业园,但因规模偏小、缺乏拓展空间,对招商引资和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制约。万市镇人大在开展“代表助企促发展”专项行动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依托“杏火相传 标兵帮带”双标双带制工作成立了代表专项助力小微企业小组。小组组长、区人大代表方庭超协同丁丽、林施曾等镇人大代表对万市全镇闲置用地进行了摸排,最后发现万市村原工业聚集区附近有一处200多亩空地。经实地走访调研,代表小组认为,这里适宜拓展打造成一个产业集聚、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小微产业园,推动万市镇企业集成发展。于是他们共同撰写、提交了《关于建设镇级小微产业园、助力村集体增收的建议》。
万市镇人大收到建议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10余家小微企业负责人以及镇政府相关科室等围绕“发展小微产业园”主题开展“进站会商一件事”活动,集思广益推动前期资金、选址、产业园企业招引等方面落实解决。在镇人大和代表小组的推动下,全新的共富小微产业园区新建标准厂房项目正式立项,将整合零星建设用地56亩,并成功签约2家意向入驻企业。
此外,在代表小组的推动下,万市镇还成功招引了蓝诺新材料、新南藤竹等多家企业,进一步丰富了产业体系,并将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为本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延链、拓链
距离万市镇大约40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渌渚镇人大正在探索园区发展的“后半篇文章”——产业延链、拓链。
去年底,投资1.05亿元的雅澜(杭州)智能洗涤科技有限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投产。车间的自动化洗涤线所需的重要“原料”——高温蒸汽,正是“邻居”光大环境集团在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相比自制蒸气,从光大购买可为企业节约近200万成本。
然而,雅澜与光大的关系远不止如此。2018年起,富阳区在渌渚镇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光大环境集团。作为园区内最早的“原住民”,光大环境能源副总经理、渌渚镇人大代表朱燕华一边做好企业生产经营、一边发挥人脉优势,为园区寻找更多“住户”。雅澜正是朱燕华主动出力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链延链、拓链的一次尝试。“我始终思考的是产业园的整体发展。”她说,今后将继续响应人大“主动出力拼一流”行动,吸引更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在渌渚落地生根,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提质升级。
雅澜洗涤入驻产业园,招聘同步进行,但外地新员工的住宿却成为问题。了解到雅澜洗涤的困难后,区人大代表周迪峰积极向镇人大反映问题。很快,在各方协调下,原岘口村小学经整修后成为雅澜洗涤企业员工的宿舍楼,不仅帮企业解决外地员工的住宿难题,还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杭州绿茵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浙江富悦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延链补链”新近引进的两个规模较大的项目,但在项目建设中同样遇到诸多问题。区人大代表袁璐华了解后,立刻向镇人大反馈。渌渚镇人大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迅速召开“招引提效 服务提标”专场进站会商,推动解题行动的实质性进展。经过会商后,绿茵生产厂房完成验收投产,水电也顺利通进厂区;富悦厂区的弱电线路梳理整改到位,山体护坡挡土设施也顺利建成。
据悉,去年以来,渌渚镇人大已开展“招引提效 服务提标”专场会商4次,就企业面临的问题开展深入会商和讨论,成功办结企业和代表反映的10条问题。随着今年渌渚镇人大以一流状态助力循环经济产业园提质升级,园区配套不断完善的“内循环”链条也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