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富阳“稻田养蛙”金融创新结硕果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稻田养蛙

  本报讯(记者 吴璇 通讯员 倪小明)富春江畔的稻田中,秧苗青青、蛙鸣阵阵,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这幅美好的农耕图背后,是来自“金融活水”、全国首创险种——富阳区“稻田养蛙订单价格保险”的有力支撑。

  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历经三年实践,“稻田养蛙订单价格保险”于今年实现参保面积5280亩。较2023年的1074亩、2024年的3856亩,完成从千亩到五千亩的“三级跳”。这一跨越式发展,不仅为农户筑牢收益保障网,更探索出一条金融赋能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共富的新路径。

  破解“价贱伤农”难题 创新构建金融保障体系

  传统农业长期面临市场价格波动大、销路不稳定的发展瓶颈。“稻蛙共生模式”是富阳近年来重点推广的综合种养模式,也是生态农业的一张“金名片”。为让这一种养模式更好发展,富阳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稻田养蛙订单价格保险”,通过“订单+价格保险”协同机制,形成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一方面,通过订单稳价锁定收益“基本盘”。由保险公司协同黑斑蛙收购商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协议,提前约定最低收购价。这样的好处是提前锁定黑斑蛙最低收购价,从根源上解决“卖给谁、什么价”的后顾之忧,确保销路无忧、收益有底。“这相当于给产品上了‘双保险’,既不愁卖,也不怕跌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通过价格保险筑牢风险“兜底网”。当市场价格低于约定最低收购价且波动幅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即刻启动保险赔付机制,按约定差价进行精准赔付。这层保障如同安全网,稳稳兜住农户收益底线。

  同时,富阳还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参保门槛,让保险成为普惠“及时雨”。市、区两级财政承担80%保费,农户仅需承担20%保费。“政府补大头,农户花小钱,这样的政策真正做到了惠民。”农户骆师傅说。

  从“观望试探”到“主动参保” 规模与信任双提升

  自2023年破茧而出,该险种以“看得见的保障、算得清的收益”赢得农户认可,参保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试点初期参保面积仅1074亩,2024年增至3856亩,2025年突破5000亩大关,参保面积三年间增长近4倍,清晰折射出农户从观望到信任、从尝试到依赖的心路历程。

  高赔付率印证了保险机制的精准性。2023—2024年,该保险累计简单赔付率达78.12%,其中农户自缴保费赔付率高达390.6%——农户每投入1元自缴保费,即可获得近4元风险保障赔付,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订单+价格保险”的双重保障下,农户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全区黑斑蛙养殖技术也日益精进。一个风险可控、收益可期、可持续发展的“稻田养蛙”产业生态圈正在富阳加速形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老的田园诗意,正在富阳焕发新生机。全国首创的“稻田养蛙订单价格保险”,以其看得见的保障、算得出的收益,不仅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供了风险解决方案,更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为现代农业产业与金融保险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富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