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阳陂湖湿地修复案例 入围全省典型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阳陂湖

  本报讯(记者 朱啸尘 通讯员 程炳宏 何乙波)日前,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涵盖生态修复、生态赋能、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态利用、美丽乡村、权益交易7个领域,共28个典型案例及22个入围案例。其中,“千年阳陂焕新韵 一泓碧水漾古今——杭州市富阳区以湿地修复解锁‘两山’转化密码”成功入围。

  阳陂湖始建于盛唐贞观年间,文献记载其水域面积达610余亩,素有“千年古湿地”美誉,曾是富阳区重要的蓄水灌溉水源。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因过度围湖垦造、开挖鱼塘、生活污染,阳陂湖水体消失殆尽,仅存水体常年为劣V类水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2017年,富阳区启动总投资10.7亿元的阳陂湖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工程,实施湖区整体保护性开发与湿地生态修复,重现湖、塘、稻田交错的千年古湿地生态新貌。阳陂湖以“生态修复固本、业态融合增效、制度护航长效”构建三位一体转化模式,实现了千年湿地生态美与多元业态百姓富的统一。

  多维施策:千年古湿地的“重生”之路

  为全面恢复阳陂湖生态功能,富阳构建起从岸上到岸边再到水域的多维度系统修复体系,打出生态治理“组合拳”。在截污控源环节,湖区周边污水管网系统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100%纳入管网处理,从源头切断污染输入路径。同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打造营养盐集约式资源化系统、乔灌草截污净化系统、高效自净水生态系统、复合生态过滤系统4大功能性湿地系统,显著提升湖区水体自净能力,为水质改善筑牢“生态屏障”。

  生态护岸建设秉持“自然优先”原则,采用生态化技术与拟自然工法,结合边坡特性、水位变化、水流作用力等实际条件,在保障防淤防冲、景观协调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有效维护湖泊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保护等核心生态功能。通过科学规划汇水路径,新开明渠引入活水,构建水体内部循环系统,增强水体流动性,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改善。

  在生态效益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阳陂湖着力推进业态融合发展,以“千年古湿地,自在阳陂湖”为品牌核心,培育多元生态经济业态。打造“一湖七园”生态景观体系,将农耕文化、渔文化等人文元素融入四季景观,配套建设翠影访客中心、帐篷营地、农趣乐园、缤纷花海等功能区块,举办杭州国际音乐节草坪音乐会、“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等,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IP,吸引市民游客前来体验。

  依托湿地资源禀赋,阳陂湖打造稻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与(国际)研学中心主场馆,采用“室内展厅+室外体验区”模式展示稻田生态系统。开发探索、实践、宣教等六大类十余门研学课程,将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融入互动教学,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深化生态认知,推动绿色理念扎根传播。

  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阳陂湖建立“制度+管护+法治”三位一体的长效保护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由区领导担任湖长统筹协调,湿地运营管理方富春山居集团履行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与园区管理。创新构建“全民参与”治理模式,组建专业志愿者巡护队伍,实施雨污水混排检测、河湖保洁等考核制度,推动管护责任从“单一监管”向“协同共治”转变。设立阳陂湖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创新“生态旅游+环保研学+法治宣教”融合模式,营造“法治护航、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为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蝶变新生: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提升

  通过系统治理修复,阳陂湖区域污染消减率达68%,湿地水质提升至Ⅲ类,局部达到Ⅱ 类,水体透明度达80厘米以上。水陆绿化面积大幅增加,鸟类、鱼类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精心打造的滨水游步道、湖畔瞭望塔、亲水平台等亲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新去处。

  2022年,阳陂湖新增为省级重要湿地,成为城市生态绿肺、文化高地和活力之心,助力富阳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随着湿地生境持续改善,阳陂湖吸引了3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在此栖息,成为白额雁等44种国家级珍稀物种的生存家园。阳陂湖稻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成为展示湿地修复成效和稻田文化的窗口,以及公众近距离接触自然、感悟生物多样性的特色空间,入选2024年度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

  阳陂湖自2020年开园以来,迅速成为区域生态旅游新地标。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作为重要节点带动沿线文旅经济联动发展。目前,已构建起“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体验+运动康养”的多元化业态体系,婚庆草坪、婚纱摄影、休闲露营、宠物友好乐园、水上浆板运动等特色项目日趋成熟。截至2024年,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较开园初期增长200%,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次入围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既是对富阳生态修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激励。阳陂湖湿地修复的成功实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转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它证明,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创新业态融合模式,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就能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