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文
沧头黄泥山阻击战
1940年10月初,日军纠集了6000余兵力,兵分五路进犯富阳、新登两县各地,为侵占富阳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11日,日军从新登县城出发攻向桐庐县境受挫后,改渡富春江占领了场口镇。
国军第七十九师得悉日军扫荡富春江两岸,率二三五团、二三七团从诸暨赶赴富阳,寻机歼敌。14日早上5时许,当七十九师二三七团前锋到达常安镇的六石坎附近时,与从场口镇出发沿壶源溪企图南犯之日军相遇。二三七团迅即抢先占领了沧头、六石坎北端一带的黄泥山等高地,二三五团迅速占领烈坞一带的高地;日军则占据了六石坎及其右侧的香草墩高地,双方在常安镇境内展开激战,七十九师的官兵是饿着肚子与日军交战的。
6时左右,日军向七十九师右翼的黄泥山阵地发起了第一次进攻。二三七团官兵集中火力猛扫敌群,并在炮兵的支援下,将日军击退。日军在右翼受挫后,于7时左右转向左翼,向二三五团发起进攻。二三五团官兵同样奋力还击,迫敌退回到原来的阵地。
日军在两翼进攻均遭失败后,便调整了火力部署,想借优势武器突破七十九师阵地。右翼的日军,先以一阵山炮猛轰,后在香草墩的轻、重机枪掩护下,向二三七团阵地冲来。二三七团官兵果断冲杀,将敌人杀退了回去。左翼的日军,也在山炮的配合下,向二三五团冲击。驻守在干山坞、小天竺一带的二三五团三营七连一排,伤亡很大,排长杨锡泰阵亡,连长急命二排接防,才稳住了阵脚。战至中午,日军精心安排的冲击又以失败告终。
几次冲击均未奏效的日军不甘心失败,指挥官一方面向上级请求飞机支援,另一方面调动部队,欲包围住七十九师予以歼灭。下午1时许,日军炮火骤响,从两翼向七十九师发起全面进攻。日军依仗优势武器向七十九师阵地蜂拥而来,双方战斗进入到白热化。战斗中,七十九师左翼的二三五团三营七连虽伤亡惨重,但依旧阻击住日军,日军这一轮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这时,忽有三架日军轰炸机飞入七十九师阵地上空,进行轰炸扫射,阵地一片浓烟,官兵死伤不少。为了破坏日军的空中优势,七十九师师部令预备队的所有轻重机枪及战车炮,向低飞的敌机射击,迫使敌机不敢低飞。
日军的地面部队见有飞机支援,又向七十九师发起冲击。七十九师有的阵地因伤亡过大被日军攻入,抗日官兵与敌展开了白刃战,阵地上血肉飞舞,寒光闪烁。少尉排长王中领,用刺刀连续刺倒了4名日军。
日机见地面部队进攻受挫,便选择缺少隐蔽物的烈坞高地为突破口,再度超低空飞行,孤注一掷。七十九师烈坞阵地上官兵大部壮烈牺牲,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终因寡不敌众,阵地失陷。烈坞阵地的丢失,对七十九师整个战线构成极大威胁。师部命令预备队第二三五团第一营出击,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阵地。一营官兵趁日军立足未稳之机,与日军展开生死搏斗,终将日军赶出阵地,阵地失而复得。
在日机强行超低空飞行时,七十九师炮兵加强对空射击。突然一架敌机被击中,狼狈逃跑,另两架敌机也跟着逃离。日军地面部队失去了飞机配合,撤退到张家畈、安禾里及六石坎、香草墩以南一线。直到晚上,日军不敢再组织进攻。15日早晨,七十九师前线部队发现日军已撤退。原来日军经龙门向常绿的大章村方向流窜。
这次战斗,七十九师得到了中共富阳地下组织和当地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和支持。党组织及时布置了散发传单等支前工作。因来不及早餐,将士们是饿着肚子作战的,党组织依靠农会发动群众募集物品送上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救护伤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的信心。这次战斗毙日军大队长以下军官5人,日军伤亡数百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七十九师也付出了极大代价。据七十九师战斗详报记载:二三五团牺牲官兵170名(其中军官6名),失踪16名,受伤201名(其中军官6名);二三七团牺牲官兵76名(其中军官2名),失踪50名,受伤74名(其中军官7名,最高级别的是少校团副郑子鸿)。次年,以景山乡全体民众的名义,在黄泥山边立了一块“陆军第七十九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刻有8名排长以上烈士姓名,以志纪念。
2019年,常安镇在战斗发生地建起了景山阻击战公园,把“陆军第七十九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移到公园里妥善保护。
雀尾岭阻击战
1940年10月初,得悉日军大规模扫荡后,国军第十六师奉命从金华等地日夜兼程赶赴富阳常绿阻击日军。14日早上,第十六师某团先头部队进入常绿境内,没有想到日军已侵占了常绿镇的大章村。于是,十六师便抢占大章村西面的九龙岗和姚村对面的金鱼山。最早到达大章村的日军是二十二师团八五联队第三大队。该大队在大队长栗原善修的指挥下,于13日从富阳县城出发渡过富春江,沿大源、新关、觃口一带扫荡。后分为两股,一股向骆村、勤功山,另一股向虹赤、史家山,分别翻越黄土岭、石板岭和普恩岭,向常绿开进。14日早上,翻普恩岭的该股日军首先侵占了大章村,与前来阻击的国军第十六师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因天还未亮,加上当时国民党部队占据着制高点,而日军因山路陡峭未带重武器,所以日军虽多次组织兵力企图攻克山头,都被国军顽强阻击了回去,日军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伤亡了四五十人。下午,经黄土岭再翻石板岭的日军到达了大章村,向九龙岗、金鱼山上的国军猛烈炮击,后又多次组织几倍的兵力企图强占制高点,但都没有得逞。战斗从14日凌晨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国军士兵伤亡虽大,但仍坚守山头不退却,最后因弹尽粮绝,与冲上山的日军拼刺刀肉搏,终因寡不敌众,一连士兵全部壮烈牺牲。
15日下午,九龙岗、金鱼山被日军攻占,日军报复性地对大章村进行烧杀抢掠,然后继续向雀尾岭方向进犯,企图侵犯诸暨。
下午2时许,退守至木坞村村口的十六师某团,打算在这里再次阻击日军,便事先占领木坞村后的山头。猖狂南进的日军经过姚村后,发现木坞村口又有中方军队拦截,便调用骑兵带头,步兵随后,猛冲木坞村村口开阔地带,企图强行通过此处,迅速翻过雀尾岭入侵诸暨。等日军进入了伏击圈,山头上的国军机枪一齐开火,把日军骑兵打得人仰马翻,其中一名骑兵队长当场毙命,五六匹军马被当场打死。日军组织步兵疯狂反扑,国军依据有利地形,击毙了50多名日军,打得日军狼狈逃窜。日军再组织兵力,沿着两边的毛竹山,漫山遍野地全线反扑,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傍晚。国军十六师因增援部队尚未赶到,眼见在此无法阻止日军前进,就边打边撤,退到富阳县与诸暨县交界的雀尾岭上固守,雀尾岭成为日军侵犯诸暨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时,奉命赶来增援的国军十六师四十七团主力,已进到雀尾岭靠诸暨县境一侧的板桥坞村,团长石补天命令全团士兵向雀尾岭上猛冲。
日军遭到两天的阻击,伤亡惨重,已恼羞成怒。见雀尾岭山高岭险,光靠步兵难以攻克,立即从杭州调来5架飞机,对雀尾岭进行轮番轰炸和扫射。飞机几乎是贴着毛竹尖飞行,俯冲下来时用机枪扫射,爬高时投掷炸弹。此时,正往雀尾岭上冲的四十七团官兵,因缺少隐蔽物,被炸死炸伤多人。日军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到很晚才停止。晚上,四十七团在板桥坞村用门板,把伤员抬到岭下救治。
晚上,侵占大章村的日军见雀尾岭已被中国军队固守,扫荡诸暨计划受挫,便计划绕道到四十七团的后背,企图前后夹击突破。16日天一亮,日军就居高临下地向国军十六师某团、四十七团开火。当时的十六师将注意力放在雀尾岭富阳一侧,根本没有想到日军会绕道攻其后背,而且还占据了有利地形。处于不利位置的十六师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火力之下,很多士兵壮烈牺牲。战至上午10时左右,十六师眼看已无法守住雀尾岭,为保存有生力量,被迫沿大青山脚往南泉岭方向撤出了战斗。这次雀尾岭阻击战,虽没有阻止日军侵犯诸暨,但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常绿的几次阻击,共消灭日军120多名,但国军将士也牺牲了300多人。
雀尾岭之战后数天,板桥坞村的村民自发为十六师的抗战死亡者收尸,一堆一堆地将他们埋葬在雀尾岭脚老凉亭前及附近山上,最多的一堆埋有40多人。
当年农历年关,十六师四十七团团长石补天带人来到雀尾岭脚祭奠烈士,并在牺牲将士的坟前立碑。墓碑上首横额刻有:功在党国。碑文为:陆军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于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在诸暨应店街抗日之役担任掩护之阵亡将士。石碑中间刻有“林学烈、陈老振、王长兴、尤荣化、金子康、傅国忠(25位烈士姓名)等九十四名之墓”。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陆军十六师四十七团团长石补天率全团官兵敬立。
抗战英雄人物
金焕章:
富阳最早牺牲的国军革命烈士
金焕章,大源镇望仙村人,出生于1898年,谱名之标。1926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将名字更名为“焕章”,意思是誓要“焕新国魂,彰耀山河”。毕业后金焕章参加北伐,后到宪兵队任连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对国军不抵抗十分愤怒,他从宪兵队转入陆军第十八军,任第11师62团2营副营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正在富阳休假的金焕章闻讯后立即启程归队。当时金焕章所在的部队正在湖南衡阳整训,待他赶到衡阳时,部队已开拔到了武汉,当他再追至武汉时,部队又已调往了南京。他在南京归队时,日军对上海发动了进攻。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因国军上海的守卫力量薄弱,且日军又不断增兵,所以国军迅速调集力量增援上海。金焕章所在62团接到命令要去上海增援,他预感此行凶多吉少,便将所有行李寄回家,并附上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
罗店是上海的重要门户,由于国军力量不足,日军第11师团44联队于24日占领了罗店。是日,国军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率领11师62团等部到达罗店,指挥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罗店。在冲击和反冲击的厮杀中,二营官兵死守住“磨坊”阵地,战壕里堆满了牺牲烈士的遗体,史称“血肉磨坊”。几经拼杀,二营用低劣的武器、以血肉之躯阻挡住日军攻势。至25日晚,国军收复了罗店,二营仅27人幸存,金焕章也战死疆场,献出了宝贵的34岁生命。
原来在25日凌晨,金焕章带领仅存的143名战士组成敢死队反攻,以夺取碾米坊。当他们匍匐逼近到日军的据点时,日军的探照灯突然亮起,照到了正在为紧张的新兵王阿狗系紧鞋带的金焕章。金焕章本能地将王阿狗推入坑,与此同时,日军的机枪亦响了,金焕章嘶吼出最后一道命令:“夺下碾米坊!二楼架机枪封街!”恶毒的子弹穿透了金焕章的胸部。他牺牲时,右手紧紧握着从富阳家乡带来的狗尾巴草。
1938年4月,国民政府向金焕章颁发“荣哀状”,表彰其英勇。他的事迹陈列在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金焕章是富阳已知的最早牺牲的国军抗日将士之一。2015年5月,定居在海外的金焕章儿子炳法、炳升,向富阳区政府提出要求将父亲批准为革命烈士的申请。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时,金焕章与章秉华都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他们是富阳国军将士最早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