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上接1版)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跃迁:“制造”到“智造”的蝶变

  在启动编制的洞桥镇“十五五”规划蓝图上,2027年被标注为“产业跃升节点”: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车辆零部件和智能制造产业年均增长1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零的突破。这个目标背后,是一条清晰的“技术—品牌—人才”升级路径。

  技术突围是核心抓手。洞桥镇计划三年内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5%,目前当地企业已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永顺工贸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共建实验室,正全力攻关高强度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富锚机械则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桥梁锚具凭借卓越的精度,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已参与国内大小公路工程超800个。就拿目前正在建设的浙江省连岛工程六横大桥项目来说,其中就用了我们生产的锚具。”富锚机械负责人董江云一边自豪地展示着产品检测报告,一边介绍。这份底气,源自企业每年近300万元的持续研发投入,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企业在技术突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拿下重要项目订单。

  品牌加速升级,让“洞桥制造”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目前,洞桥镇正积极策划成立“车辆零部件产业峰会”,并着力推动辖区内企业抱团组队,共同参与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展,以此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影响力。“以前大家心里总揣着顾虑,怕同行抢生意,彼此之间多有提防。现在不一样了,政府主动帮我们搭建起合作平台,大家拧成一股绳,联合起来制定行业标准、一起闯荡市场,底气足了不少。” 新兴车料负责人钱玲儿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新兴车料已在行业标准制定上占据重要地位,主导制定1项浙江制造标准,还参与制定1项国家制造标准,伴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产品溢价率也提高了10%。

  人才造血工程的实施,有效破解了山区乡镇发展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洞桥镇与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定向为当地企业培养了120名数控技术工人,精准对接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人才招聘平台”成功帮助企业解决300余人的用工缺口,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真没想到在洞桥工作,能拿到和杭州城区差不多的工资,还能就近照顾家里,这样的工作机会太难得了。”永顺工贸“90后”技术员钱勇平笑着说。他通过镇里推行的“师带徒”模式,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如今已晋升为生产线主管,年薪达10多万元,成为山区乡镇人才培育成效的生动缩影。

  从自行车链条到智能部件,从作坊集群到产业生态,洞桥镇的四十年转型,揭示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产业升级不是简单的“换赛道”,而是对本土优势的再发现与再塑造。在这里,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精准协同,盘活释放的不仅是土地资源,更是发展信心;培育浇灌的不仅是企业成长,更是共同富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