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富阳艺术家母女双个展在杭州举办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米罗和吴湘云

  本报讯(记者 许媛娇)当抽象水墨的光影在画布上流淌,当高维空间的几何密码在装置中闪烁,一场跨越两代人的艺术对话在杭州开启。近日,“心弦·复调”——吴湘云、王米罗当代艺术双个展在杭州仓美术馆3/4号馆启幕,母女二人用艺术探索与新锐创作实践,为观众搭建起一座通往心灵深处的桥梁。本次展览同步首发艺术画册《在光中——吴湘云当代艺术密语》和《阈之弦——王米罗艺术作品集》,展览将持续至9月27日。

  光影交织,艺术与心灵的双向奔赴

  吴湘云,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居富阳从事美术教育,已出版《亲子美术》、《想当虫子的米罗》(绘本)、《陪你的时光》(小说插画作品)以及《月亮上的妈妈》、《妈妈,先听我说一下嘛!》等合作绘本。本次展览是吴湘云三十年艺术探索的一次小结。从具象的水彩创作到抽象的水墨作品,她始终聚焦生命意义的探索,着力表现“光”与人类精神的深层联结,恰似一座心灵灯塔,一处精神港湾。

  王米罗,从小受母亲吴湘云艺术熏陶,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综合专业,下个月将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深造,已出版《狐狸先生故事集》(绘本)等11 本书籍,曾参与景德镇今夕美术馆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西湖艺术博览会“春间集”艺术生活主题展、“公望之光”传统艺术之现代演绎群展、“宋画回到宋朝的家”杭州市宋画小品临摹展。本次展出的主要作品是王米罗在大学学业之外的个人探索,重在艺术与科学之间、高维与低维的流动中,探索无限和永恒,艺术形式有绘画作品、装置艺术和实验艺术作品。

  开幕式上,艺术家、鉴藏家、诗人楼森华指出,吴湘云的作品有中国水墨渗透感,具有很强的当代性、精神性,而王米罗的作品中有较多的几何元素,结合科学,非常有理性的安排,她俩的艺术既深刻又通融。

  从温州赶来的卢乐洁在每一件作品旁停留,看得十分仔细,还时不时发出感叹,拍下照片。卢乐洁曾跟吴湘云学过美术教育,听说吴湘云母女办画展,带着自己的学生赶来欣赏、学习。“她的抽象绘画很有感觉,我都想要买一幅挂在家里。”卢乐洁说,学生们很喜欢“超现实”系列画作,突破现实、充满想象。画展期间,她还会继续带学生来学习。

  展览中,特别设置了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在一个独立的“暗房”中,这是一个互动装置,作品没有题目,观众进入其中,感受之后,可以在本子上留言写下心中的题目。“艺术创作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观众的对话。”这个想法源于吴湘云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她认为,作品对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是不一样的。王米罗说:“好的作品应该像镜子,让每个观者都能看到自己。”

  艺术双重奏,从生命之光到维度之境

  一对母女的双个展,这在杭州范围内都是少见的。吴湘云和王米罗在艺术层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她们的艺术表达的都是对生命的探索。“艺术是孤独的,但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能够看见彼此,相互鼓励,一起成长。”吴湘云坦言,在艺术层面,王米罗的目光甚至超过了她,而作为母亲,她觉得对孩子最好的培养是“让孩子成为她自己”。母女俩在艺术之路上并肩同行,在各自的领域闪着光。

  这个画展的由来与旅美艺术家高泉强有很大关系,他是吴湘云在当代水墨表达上的领路人,也是本次展览的学术指导。“他在看了我们的画作后,就建议我们要对外展示。”她说,如果不是高泉强两次建议母女俩办画展,还不知道这些作品什么时候才可以和大家见面。而就是考虑办画展起,吴湘云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以前她总认为自己是美术教育者,从没想过走艺术家路线,后来她发现自己的作品是能带给人力量和慰藉的。

  吴湘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位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吴湘云的水彩作品《光》后,泪流满面。于是,她特地跑到吴湘云的画室“朝圣”却不敢久视,怕情绪再次决堤。“这件作品让她看到了人生当中爱和被爱着的经历。这位女士的经历,让我相信自己的画可以直击心灵。”吴湘云表示。今年年初,有一位藏家告诉吴湘云,朋友孩子美术校考失利,一蹶不振,她就给孩子看了吴湘云的抽象水墨作品《光》,解释给他听,说只要里面有光,就不会被打倒。孩子很快重新振作,投入到新的校考中。她坦言,这段经历让她明白,自己的作品能够为他人带去生命的光亮。

  “我的心里好像也有了光。”吴湘云坦言,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需要用物象去表达,纯粹的美术语言,已经足够支撑内心表达的需要、情感的承载。比如《爱》和《荣耀同在》等作品,不见一物,却自成天地,无言无语,也无可以听到的声音,却能让人感觉无比的包容、厚重和荣耀感。

  在吴湘云的水墨创作探索中,还有属于心灵启示性的实验性水墨。这是可以让她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起床的创作经历,过程非常治愈,她需要去除自己的理性,让潜意识更多地浮现出来。“我所有的绘画材料、表达方式都不受限,希望每一件作品的表达也不受限。”她说,水墨作品在颜料干燥前后效果完全不同,有时会带来惊喜,有一种创作“一半天成”的感觉。

  王米罗作为年轻一代艺术家,也有自己的探索。她说,高维度对于三维世界的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空间,往往超乎理解,而人们认知它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理论从二维到三维、三维到四维的逐步推导,要获得直接观感并在脑海里想象出并不容易。王米罗解释道,高维系列的意义也在于使其变得直观,以图像的形式被感知,“作为一种视觉媒介,我用维度剖面系列描绘或者是映射出高维空间,从而为人提供了对于高维空间的宏大景象的一瞥。”

  在展馆中,王米罗的“边界系列”作品也让观众赞叹“美妙极了”。她说,这是她和微生物黏菌共同创作的实验艺术。她在画框中浇入水琼脂,使黏菌生长,在数天的时间跨度上,画框里会呈现凝固的瞬间,而黏菌生长形态的每一瞬就组成了完整的作品。“它们慢动作的表演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材料和生命之间的持续互动,发生着从最初渐渐生长又最终消亡的历史。”王米罗说,这些作品隐喻了时间、世界和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