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作家柴惠琴受邀参展 以文学方式推介富阳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6版:资讯       上一篇    下一篇

  《心安吾乡:杭州乡村记忆》系列丛书

  分享会现场

  本报讯(记者 许媛娇)“富阳是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和原创地,欢迎大家到富阳走走看看,感受富春山水的魅力。”8月16日下午,富阳作家柴惠琴带着新书《安乎山水间》亮相上海书展现场,分享笔下的富阳村庄故事,并以文学的方式推介富阳。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展会之一,已经走过21年,成为各地读者必“打卡”活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专门设置了“长三角方志文化周”展区,8月16日是该展区的“浙江日”活动,柴惠琴受邀参加,原因是由她所著的《安乎山水间》,该书是《心安吾乡:杭州乡村记忆》系列丛书之一,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编写,杭州出版社出版,以作家的视角与文学的写作方式记录传统村落的独特纹理和文化内涵。

  用“走读”的方式写村庄

  分享会上,《心安吾乡:杭州乡村记忆》策划编辑邓景鸿和柴惠琴共同讲述书籍的写作和出版过程。该系列丛书共有四本,四本书按照顺序摆在一起,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白墙黑瓦的江南传统民居样式,内容上则是由四位作家书写的30余个村庄的故事。“柴老师的这本《安乎山水间》是四本书中配图最美的。”邓景鸿说,看到书中的实景图,就有想要到现场去看看的冲动,再加上柴惠琴轻松又故事感满满的文字,一个个村庄都立体起来了,可以跟着这些文章去游玩乡村。

  柴惠琴接过编辑的话题,翻开《安乎山水间》,向读者们展示了其中一张照片,是富春江东梓关段,取名《一江春水照晴岚》,由富阳摄影师朱啸尘拍摄,画面中蓝天白云、远山朦胧、沙洲苍翠,倒映在江水中,有《富春山居图》的水墨意境,令人心向往之。由一张实景照开始,柴惠琴讲到这本书,《安乎山水间》写了8个地方的故事,其中3个分布在萧山、临安和桐庐,5个在富阳区,分别是场口镇东梓关村、龙门古镇、湖源乡新二村、永昌镇青何村和大源镇蒋家村。

  柴惠琴既是作家也是富阳的文化特派员,她说,如何将富阳文化更直观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我将大量的照片和文字作为第一手资料汇入书中,这都是我实地考察的成果。”她喜欢“走读”,这样能更贴近村庄现实,也能让读者更近距离、更细致地品味富阳的乡村文化。她说,走得越多,越深入,“走读”的广度和深度也自然体现在文字里。如果写她熟悉的地方,她会在某个时刻直接进入写作状态,一稿完成后,再去往笔下的村庄,用脚步核对一遍文字里出现的地方;反之,则需要反复进出村庄,才能开始写作。

  从写村庄开始

  重构写作生涯

  柴惠琴讲到自己熟悉的东梓关村,她说,写着写着才发现“熟悉”有时也会成为一种阻碍。她写东梓关写得很慢,起初写了4万字,后来反复斟酌后砍掉了一半字数。“熟悉的地方容易偏爱,需要平衡。”她说,写村庄的历史需要足够客观,所以在写作时要“克制”,尽量少用形容词,而是以简洁的语言呈现村庄原貌。

  为了写好东梓关,柴惠琴又一遍遍去走,然后在某一天清晨写出了一段唯美的画面,作为全文开头,这是她非常满意的一次写作,但在一次次修改中,她决定删除这段开头,而是引用了郁达夫同名小说《东梓关》中的一段话。“在写村庄时要有取舍,我不能用自己的感受来打头,这对读者认识村庄会有偏颇。”她笔下的村庄是客观的,又要保持生动,才能产生阅读乐趣,这也是写村庄的难度。

  写村庄的难度还在于信息的正确性,柴惠琴在写每一个村庄前都会搜集大量文史资料,村里人会给她提供很多资料,包括家谱、族谱之类,起初她很是欣喜,后来发现,这些资料一推敲就有很多错误。“我需要对史料负责。”她说,对于存疑的地方都要找到准确的出处,确保历史的客观性。

  “这对我的写作生涯来说也是一次历练和学习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兼顾史料的严谨性和内容的可读性,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边走边写,更多时间用来思考如何表达。”这样的写作对于擅长写散文的柴惠琴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这次写作几乎重构了她的写作生涯,在这次写作中,她去掉了“我”的因素,文中的作者是“清醒的旁观者”。

  值得期待的是,柴惠琴在写作湖源乡新二村时,发现村庄自产生以来就和富阳土法造纸发展史高度契合,她已经着手为新二村单独开题写一本书,也是以客观视角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