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微光筑烽 点亮历史记忆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4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展览现场

  纪念馆地址:富阳区银湖街道受降村

  交通:地铁6号线至“受降站”步行600米;富阳公交645路和646路宋殿站下车步行341米可达。

  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预约电话:0571-63411171。

  提示:免费参观,建议留出2小时参观时间,文明观展,勿触摸展品。

  本报讯(记者 骆晓飞 李燕)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位于富阳银湖街道受降村的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在今年暑期成为备受瞩目的爱国主义教育热门打卡地。自7月起,这里的参观热潮便持续升温,受到中央、省市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热度一路飙升。

  参观热潮:

  纪念馆里的滚烫记忆

  作为中国战区浙江及福建厦门受降区接洽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全国16个受降点中现存的两座抗战受降主题纪念馆之一,这里正以厚重的历史回响,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最动人的红色课堂。日前,新华社客户端直播《纪念馆里的抗战故事》走进该纪念馆,主持人与讲解员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浙江抗战历史,直播浏览量高达100多万人次,吸引众多网友在线“云参观”。

  新华社的直播镜头里,主持人马江跟随讲解员徐航杰走进纪念馆,从地铁6号线“受降站”说起,沿着序厅、侵略暴行、不屈抗战、欢庆胜利、接受投降、审判战犯等展区,徐航杰将浙江军民浴血奋战的故事娓娓道来。107.1万网友在线观看,弹幕里“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留言刷屏,隔着屏幕传递着同一份滚烫的情感。

  直播之外,滚烫的热情正在延展——8月15日的杭州富阳,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人们奔向纪念馆的脚步。当天,场馆接待了3000名参观者,8场免费讲解场次场场爆满。

  展厅内,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抗战场景前,人们驻足凝视。来自西湖区的卢女士给举着手机拍摄的女儿程韵菡细细讲解:“你看,日军不仅抢我们的土地、杀我们的同胞,还想毁掉我们的文字和文化。这座纪念馆特意把这些展出来,就是要让我们知道,真正的抗争不仅是战场上的拼杀,更是文明的守护。”卢女士认为纪念馆布局科学,能让孩子直观了解历史,馆内展示很有意义;来自下沙的大三学生方天宇和同学一起,受电影《南京照相馆》的触动,特意在8月15日这天前来参观,“参观后更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中国的艰难,认识到振兴中华的责任重大”。还有来自杭州的一家央企,组织30多名员工前来参观,两名员工在参观结束后还特意留下拍摄制作抗日主题短片作为单位的党建素材。

  守护者的坚守:

  全方位保障参观体验

  “今年暑期以来,日均接待量是往年同期的4倍多,仅7月就有44775人次。”富阳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詹静怡表示,“我们增派人手、优化服务,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静下心来触摸历史。”

  据介绍,平常工作日(周二至周五)日均接待游客量约1000人次,周末则增加到3000人次。今年7月,纪念馆接待的团队就有150个,开展免费讲解100场,较往年暑假每月约1万人次的接待量增长显著。展厅里,3名全职讲解员连轴转,讲解结束后还被参观者围住答疑;银湖中学的4名小小讲解员周末上岗,用稚嫩却流利的讲述让历史故事更易被同龄人接受。此外,纪念馆门口的凉茶桶不断续满,志愿者穿梭指引。银湖街道相关负责人也在积极协调设置临时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全方位保障参观者的需求。

  普通人的家国心: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8月15日这个特殊日子,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怀着敬畏之心,缅怀历史,奋发图强,避免悲剧重演,一定要努力拼搏实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在受降厅复原场景前,来自武汉的余勐对着镜头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据了解,他在出差途中特意带同事和南非友人明杰赶来,从地铁6号线“受降站”步行600米到达纪念馆。“80年前的今天,这里见证了侵略者低头的时刻。”他认为这一天对于每个中国人都很有意义,同时也想带国际友人了解一下这段历史,“我的QQ名叫‘无衔之兵’,总觉得报效祖国不仅在战场,也在日常。馆里所展示的这些事迹,包括农民送粮、学生参军、工人造武器等,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像现在的我们,好好工作、教好下一代,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明亮的灯光照在“欢庆胜利”展区的大幅墙画上,当年人们欢庆抗战胜利的笑脸,与今天参观者眼中的光芒,在时空中重叠。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这座矗立在受降村的纪念馆,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懂得——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