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扫码即达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日期:08-11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公示栏

  本报讯(记者 朱啸尘 通讯员 朱欣彤)8月6日,城区文苑社区,刚刚更新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文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公示栏被摆放在社区最显眼的位置。这段时间以来,富阳区司法局正陆续对全区范围内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公共法律服务点公示栏进行全面更新,同时更换全新的二维码,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法律服务指引,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自2023年底杭州市司法局启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以来,富阳积极响应并迅速推进,目前该服务圈已覆盖全区社区和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法律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公示栏在功能承载与信息呈现上逐渐显露出局限性。此次更新升级聚焦服务体验优化,将公示栏从单一的法律顾问信息展示,拓展为涵盖多元服务资源的智能指引平台,让居民能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法律服务资源。

  从“单打独斗”到“全景导航”

  公示栏完成功能迭代

  “以前这牌子印着的信息太少,真要找法律咨询、司法鉴定这些服务,还是得跑趟司法所。”家住富春街道的王阿姨对比新旧公示栏时感慨道。翻看旧版公示栏的记录,其内容仅局限于本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单个信息,既没有标注周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位置,也未涉及网络平台、热线平台等多元服务渠道,法律咨询、公证、法律援助等高频需求更是难觅踪迹。

  如今全新亮相的公示栏,堪称一部浓缩的“公共法律服务百科全书”。这块由省厅市局指导下统一设计、经区社工部规范上墙的公示牌,严格依照《富阳区村(社区)组织挂牌规范性设置方案》要求,划分出五大功能板块:首栏的司法行政徽章与“您身边的法律顾问”字样,明确了服务核心定位;第二栏的公共法律服务地图,以2—3公里为直径勾勒出服务圈范围,用蓝点标注区乡村三级服务中心,橙点标记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红点指示智能终端位置,每个点位都附带序号与距离信息;第三栏详细列明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基础服务内容,同时注明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复杂事项可通过“法律明白人”帮办、代办;第四栏的服务人员信息卡,不仅公示法律顾问的照片、联系方式和服务时间,还新增公证员、调解员及五名法律明白人的联络方式;末栏的监督电话,让居民对服务质量有任何意见都能直接反馈,为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直接监督渠道。

  “就像给群众配了张法律服务‘藏宝图’,哪里有服务、能提供什么服务,一眼就能看明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形象地比喻道,新版公示栏通过直观的可视化设计,让原本分散的服务资源变得一目了然,居民找服务再也不用“东奔西跑”。

  扫码即达

  数字赋能打破服务时空限制

  “此次对公共法律服务点公示栏及二维码的更新,是我们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希望打破服务的时空限制,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在15分钟内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推动法律服务供给模式的迭代升级。”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公示栏右下角的二维码,是此次升级的“智慧密码”。居民用微信、支付宝或浙里办App扫码,即可直达“公共法律服务专区”的空间治理地图,实现从“线下查看”到“线上导航”的无缝衔接。

  在这个数字服务界面里,“一键导航”功能会基于用户定位,自动筛选出15分钟步行可达的服务资源,点击任意点位就能生成最优路线。家住新登镇的李师傅最近就靠这功能解决了难题:他的合作社想签份供货合同,通过扫码找到镇上的法律服务所,全程半个小时就事情办好了。“真的是省心又省力。”李师傅说。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正是富阳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强基工程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富阳以《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实施为契机,不断夯实公共法律服务基础:不仅高质量完成35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还新增了司法鉴定新登服务站,服务“一事一评” 满意率达到98.89%;通过优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落实“浙里办”专区“遇事找法”1小时响应机制,区司法局已构建起“30秒响应、1小时答复、全程督办”的服务闭环,让居民的法律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

  据介绍,全区公示栏与二维码更新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完成。届时,无论是街头巷尾崭新的公示牌,还是居民手机里便捷的服务地图,都将成为法治富阳建设的鲜活注脚,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的理念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