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远 通讯员 周诗楠 杨绎韧 实习生 徐羽杭
在新登镇塔山村的月琴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正麻利地筛选、包装桃子,农场主应月琴则逐箱仔细检查,确保每一颗送到客户手中的桃子都品质上乘。这位身形娇小的“共富带头人”,凭借小小桃子,让周边56户农户的生活悄然发生着改变。
“我得一箱箱检查过去,防止有失误,我得保证给到客户最好品质的桃子。”应月琴话语间满是对品质的执着。正是这份坚守,让农场的荣誉墙上挂满了牌匾,从“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到浙江省鲜桃比赛“金奖”,每一块都见证着她在农业领域的深耕与蜕变。2025年3月,应月琴被评为“共富带头人”,这份荣誉背后,是她“一人致富不算富,百家都富才是富”的朴素信念。
农场采用“农场+农户”模式,与桃农签订产销合同,还为农户设立了最低保护价。每年,这里能带动56户农户,联结基地500余亩,销售大小桃子10余万公斤。每到丰收季,不少果农总会因销路发愁,这时应月琴总会及时伸出援手。“我跟月琴合作四年多了,起先没销路的时候,桃子好多都烂在田里,连本钱都拿不回来。”胥口镇高联村果农孙红军笑着说,“现在多亏了月琴帮忙,我们果农的桃子才有了稳定销路”。为了帮农户解决燃眉之急,应月琴甚至会把自家桃子的销售先搁一搁,“哪怕我自己先不挣钱,也要帮助他们”。
在助农的路上,应月琴不只是帮着卖桃子,更想着法子提升农户的种植能力。农场每年都会举办不少于三次培训班,让农户学到科学种植的知识;她还积极探索桃子的深加工之路,让农产品更值钱。去年,她收购了19万公斤疏下来的幼果做成中药材,按0.5元/斤的收购价,让桃农每亩地能多收入约600元。“以往这些幼果只能扔掉,现在变废为宝,还解决了清理的麻烦。”应月琴介绍道,5公斤幼果大约能做成0.25公斤碧桃干,通过医药公司销售,形成了一条“农场+农户+企业”的产业链。
从鲜桃到桃胶、桃子酒,再到碧桃干,应月琴不断拓展桃子的产业链。她还把农场打造成了集种植、观光、研学于一体的“花果山”,月季花墙、星空露营房等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桃子。“塔山的桃子在20世纪80年代就很有名了,我想让它成为大家惦记的味道,更成为农户的致富果。”应月琴的田园梦,正在这片土地上慢慢实现。
说起未来的打算,应月琴思路清晰:建立电商直播基地,让更多人了解新登的农副产品;开设“初心堂”,让农民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结合文旅发展休闲农业,创造更多岗位,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就业。“我要带着大家把桃子的文章做深做透,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月琴家庭农场已经成了带动农户致富的农业示范基地。应月琴用自己的实干和担当,让一颗颗小小的桃子,串起了农户们奔向好日子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