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区委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富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为富阳在创新驱动发展赛道上锚定坐标、擘画路径。这份决定明确了创新富阳的内涵特征,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四个基本建成”的目标,强调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和强化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入践行,也是响应“创新浙江”建设、融入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主动担当,更为富阳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塑造优势吹响了奋进号角。
深刻认识创新在富阳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方能明晰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为浙江、杭州擘画了从“打造硅谷天堂”到“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创新路径。作为杭州大都市圈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富阳坐拥区位、生态、人文、空间、成本等多重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富阳,是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发展瓶颈、实现能级跃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富阳大力推进“两廊”联动,引进高能级研发平台,构建“四链融合”创新孵化体系,将创新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此次全会以《决定》形式集成固化好打法,把人工智能放在突出位置,彰显了抢抓战略机遇的深刻洞察,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准确把握创新富阳的内涵特征与目标蓝图,才能走好创新发展的“富阳路径”。创新富阳并非单一领域的突破,而是涵盖教育、科技、人才、产业的全方位革新。其核心要义在于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最终建成科技创新强、产业能级高、创新主体活、创新生态好的创新高地。从2030年“四个强区”基本建成——教育综合实力省市领先、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集聚顶尖人才10名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超13%,到2035年成为杭州大都市创新增长极的远景,这份蓝图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让富阳的创新之路清晰可辨、行之可及。
聚焦关键抓手,方能让创新动能在富春大地充分涌流。做深做透“两篇大文章”是核心路径。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中,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推动“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的评价机制,落实“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向奔赴,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模式,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咬合。在“两新”深度融合中,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通信、材料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加快集成电路、光电激光等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打造“浙江光谷”“富春芯城”“东方丹谷”等产业地标,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尤为关键的是,要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激活全域创新基因。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或行业,更是重塑发展格局的时代机遇。富阳正积极布局算力基础、培育智能终端、打造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深度融合。要聚力强创新、强主体、强应用、强产业、强生态,健全发展保障机制,让人工智能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支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创新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重中之重,让创新融入城市血脉,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创新的沃土。相信随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动能的持续迸发,创新必将成为富阳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成为富裕阳光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