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玥珺
近年来,亲子游热度居高不下,成为旅游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某社交APP上关于亲子旅游这一词条就有1.6亿的浏览量。在互联互通的时代,亲子旅游已经成了一种流行的育儿模式和亲子交流方式。
从“博物馆研学游”到“主题乐园沉浸游”,从“文化名城打卡游”到“山野寻踪秘境游”,旅游方式的变化,体现的是新一代8090后父母育儿观念的转变,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以及对亲子陪伴多元化理解。曾经以孩子基本需求为导向的育儿模式逐渐退场,转变为亲子高质量陪伴模式,遛娃倾向于玩、学、互动的一体化。这一代父母大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有着更为开放的消费观念,更舍得为孩子投资,让儿童需求从单一走向丰富。在此背景下,“陪伴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亲子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亲子游,正是“陪伴经济”在旅游领域的生动体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游不只是“走马观花”一站式打卡行为,而应该蕴含着更为深远的教育价值,旅游是培养孩子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开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的“密室逃脱”,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在二次元风格的沉浸式场景中,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化身监水司使者,跟随卷宗《监水司密案》的指引,寻找线索,操作机关和道具,拨开层层迷雾,揭开运河的秘密,其乐无穷。这种“沉浸式”文旅体验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面对挑战,解决问题,这美好的回忆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在社群时代,亲子游正在打破传统旅游中 “各自为营” 的社交壁垒。各种“亲子社群” “妈妈俱乐部”都会在周末发出组队旅游的邀请,这种基于共同兴趣与育儿理念的社交模式,不仅为家庭创造了深度互动的机会,更在旅途中构建起紧密的情感网络。无论是“恐龙园探险游”还是“露营泡坝游”,都能吸引有着相同兴趣偏好的家庭聚集。孩子会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交流,学会分享与合作;家庭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快乐,这些共同的记忆不断强化彼此的情感认同。
亲子游的火热,也对旅游行业和旅游景区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景区应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调整,精准把握亲子群体的需求特点,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与服务。除了现有的游乐设施和科普活动,还可以开发更多具有教育意义和互动性的项目,如亲子农耕体验、非遗工坊等,让亲子游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感。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亲子游的安全与质量。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违法行为,为亲子家庭营造一个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同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亲子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
亲子游热潮,是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Z 世代”父母成为消费主力,亲子文旅市场将加速向个性化、深度化、社交化迭代。我们期待更多精准捕捉亲子需求的目的地涌现,当每个景区都能成为亲子家庭的“记忆制造机”,文旅行业必将成为“诗与成长”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