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循环经济产业推进低碳转型的富阳实践

日期:07-28
字号:
版面:第07版:富春窗       上一篇    下一篇

  余海凤/文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产业有关政策,同时因富阳造纸产业腾退和富春湾新城建设需要,2018年富阳围绕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建立起集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置和飞灰处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截至2023年,园区各家企业总计处理各类垃圾、固废74.1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服务业营收1.16亿元,共纳税5922.1万元;其中山亚南方、光大环境、滨和新能源年发电3.54亿千万时,光大环境年产蒸汽112万吨。

  坚持龙头引领、强链延链

  引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放大光大环境、滨和新能源、山亚南方等“链主”龙头企业产业带动作用,同时落实以富阳区昆虫农业科创园项目为核心的黑水虻养殖以及美洲大蠊养殖,以联动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延长餐厨垃圾处理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循环经济产业链高起点上的新突破。

  聚焦平台加持延链条。始终注重拓展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链,突出以产业链延伸实现价值链提升,深化拓展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围绕餐厨垃圾循环利用、蒸汽电力高效接入等5大循环产业链延链拓链。

  聚焦特色加持赋动能。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白峰岭驿站”、昆虫农业科创园、绿色生态循环生物工程等“农文旅”项目落地,实现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产业共生共进。通过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63.25公顷,落地雅澜洗涤、杭州绿茵、熊之美等产业链关联企业11家,另确定招商意向项目10个,逐步形成镇域工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坚持创新融合、提升动能

  三产创新融合深化联动发展。构建“孝善文化+循环经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特色文旅等重点产业领域互融互通,深化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建成投产“熊之美”未来农场项目,以熊胆粉等优质动物中药材产品和新型农旅融合旅游项目助力当地周雄“孝子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传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优质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产业共荣共生共进。

  数智赋能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建立智慧化管控平台,采用系统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方式,建成智慧化无人工厂,实现成本低、效益高、智慧管控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行业标杆企业。研发运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污染和碳排放。园区内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设了两条餐厨垃圾处理生产线和一条厨余垃圾处理生产线,处理规模300吨/天,年处理餐厨垃圾10.5万吨,两套750千瓦时沼气发电机,年发电量700万千瓦时,年出产工业油脂4500吨以上,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无废”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无废”管理要求融入产业布局、资源能源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各个领域。在充分利用固废处置产业链的基础上,依托于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建成垃圾焚烧、餐厨处置、飞灰处置、炉渣处置四大项目,及时处理生产、生活等产生的固体废物,消除固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坚持党建联建、多元协作

  党建引领联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村庄经营改革试点,通过优化整合村庄资源优势,成立多村联合村庄经营公司,打造“6+X”共富工坊体系,目前建成共富工坊3个,主营公共绿化维护、旅游解说、农副产品销售等。积极盘活村集体优质资源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有序推进六渚孝善研学基地、董湾黑水虻养殖等多个循环产业经济关联项目,盘活村集体和农户闲置山林地5156.66亩,盘活闲置农房26543.5平方米,带动农户增收180余万元。

  联建带动联动。注重通过联建带动片区资源联动,为循环经济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基础单元,创新搭建“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共富架构,已初步形成电商直播+产业链动“杭富云播坊”,农旅融合+农创助力“熊之美乡旅坊”,增技赋能+联动增收“孝善姐”来料加工坊等特色产业工坊,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加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组织功能。

  联动促进共富。放大联动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发掘匹配循环经济企业的上下游需求,为本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开辟全新路径。在“熊之美”未来农场项目招引中,党建联建、专门协商,安排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莲桥、董湾、杨袁和桃花岭四个村以集体资源分别入股、分红。

  富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通过“政策创新—产业联动—生态优化”的三维协同,破解了传统循环产业园盈利单一的瓶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深度耦合。

  (作者单位:中共富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