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作家和将军的情谊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07版: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与麦家年轻时的合影

  军校合影

  羊敏君/文

  我和麦家是40多年的好同学、好战友、好朋友。我们是1981年同时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福州分院的,那一年,他17岁,我16岁。1981年8月28日,我们怀着保家卫国的满腔热情和跳出“农门”的喜悦心情踏上了前往福州的列车。

  由于他来自于大源中学,我是富阳中学的,一开始我们并不熟悉,也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从浙江杭州和嘉兴两个地区一共招生了50人,而富阳一共去了16人。

  一起在军校的日子

  到军校报到后,我们一同被分配在学员一队,学的也是相同的专业,他在二班,我在三班。新兵入伍入学训练阶段结束后不久,麦家就被调整到了我所在的三班,我也就成了他的班长。也许是班长的职责所在,也许是我和他是老乡的情结,我们成了朝夕相处的战友,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都说读人先读心,在和他相处交往了一段时间后,我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

  他是一个进取心极强的人。他做事很认真,无论是学习、劳动还是日常生活,他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却不能如其所愿。他的内务不是太好,连个被子也叠不方正,于是我就耐心地帮他教他;他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我又是英语课代表,就耐心地帮他提高;他是一个工作很要强但又不太主动的人,于是我干啥事都带着他,种菜、搞卫生、集体劳动;他容不得当面的批评和指责,更容不得别人对他的误解和曲解,每次我都会通过个别交流的方式,耐心细致做他工作,这也是他最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也成了一个经常被表扬为进步幅度较大的学员。

  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孤僻的人。他不爱与人交流,也不善与人交往,独处是他的习惯。他的脸,永远是喜怒哀乐的晴雨表,绝不做给别人陪笑的牺牲品,甚至有时难得的笑也还保留着自己特有的情绪。只要他不满意,哪怕是一句话,他都会写在脸上,用他特有的一张拧巴着的脸摆在你面前,也正由于这一独特的性格,他从不作假,更不会作恶。

  他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遇到他认为不对的事,就会有所反应,或直接顶撞,或不同的场合,用他近乎鄙视的眼神和言语进行表达。记得当时我们学员队来了一名领导,领导水平一般,甚至敬礼动作也很不规范,他报以的是嗤之以鼻的笑和“这是啥玩意儿”的感叹。  

  军校生活是短暂的,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忆。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他,也理解了他,我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交流思想,畅谈人生,也成了交往最多的战友,每年寒暑假,因两家相距不到五公里,我俩也经常来回串门。

  一起在营区的生活

  军校毕业后,我和麦家被分配到了福建福州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部队。一到单位,我们就接受着先辈们特殊的教育:进入特殊行业的门,就得懂得特殊行业的规矩,忠诚这一行,扎根这一行,奉献这一行,生是这里的人,死是这里的鬼!那时我们也没想太多,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出师,完成见习任务,独立工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俩跟其他战友一样,除了日常生活,经常往工作房跑,加班加点熟悉装备、提高技能、提升实战能力。在老同志们的悉心帮教下,我们很快都走上了各自独立的工作岗位,成了无形战线一名合格的战斗员。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这一行的人都只有一个选择,工作中经历的事只能自语自说,自得其乐。正如麦家在《暗算》首页写的那样:“……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我们永远的秘密。”

  也许对多数人来说人生的路一开始并没有方向,只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见识的增长、条件的许可,才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才会有目标地选择自己要走的路。而麦家属于另一种人,他从一开始就有他的目标和追求。也许那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能成为大作家,但至少从一开始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我和他同在一个营区,营区在一个并不陡峭的山坡上,他的宿舍在营区的马路旁,我每次上下班都要经过他那,只要他在房间,我也会去他房间坐坐聊聊,而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写作。记得一开始,他会把他写的处女作给我和富阳的另外一个战友看看,让我们发表意见和看法,也许是关系太密切的缘故,我们喜欢给他泼点冷水,但他从不气馁,总是写了再撕,撕了再写。

  其间,我和他一起去拜访过他朋友的父亲,他是当年福建电视台《每周一歌》的编导,名字记不得了,只记得姓何,因为他用的笔名叫“人可”,用他的姓氏起名的。他经常鼓励我们搞创作,甚至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未来的词作家,这对我而言,只是一笑了之,对麦家来说却是一剂兴奋剂,因为我渐渐地发现他对写作的投入更专注了,有时到了痴迷的程度。

  从未间断的交往与情谊

  麦家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对人对事三分热,只要自己不感兴趣的,很快就会弃而不理;一方面又具有坚毅性,尤其体现在对创作的情有独钟,死磕到底。投稿、退稿成了常事。直到有一天,他的《麦田的守望者》和《人生百慕大》被刊发了,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那是我认识他以来唯一一次看到他如此会心地笑。

  两篇短篇小说的发表,成了他写作道路的加油站,也成了他被上级关注和培养的助推剂。1986年他离开了特殊的战斗岗位,调到南京军区某通信团,不久又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调离后,我们只有少量的通信往来,直到他的小说《暗算》出版前需要所在单位保密委员会审查,我在第一时间以保密委员会主任成员的身份审查了这本小说。由于我了解他的专业,又在作训部门当了一年参谋,参与拍摄反映特殊单位历史的《东南前哨》纪实片,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机密,审查自然通过。直到《暗算》发行后他来福州参加新书发布会,我才跟他说起此事。

  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还不时地保持着联系,特别他回到杭州后,每次我从部队休假回来,他总是邀请我去理想谷坐坐,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继续海阔天空地畅谈人生和未来。40多年来,我们有了各自的事业、家庭,但我们的联系从没有间断。40多年来,我也一直为麦家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辉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相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我俩从同一起跑线出发,但由于努力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他成了著名的作家,我成了共和国的将军,我们都是幸运儿。

  我们都会老去,我们都将珍惜,我和麦家之间的情谊更是愈久弥香,当我们再次心与心的相逢,我只会把《战鼓余音》送给他:“一生戎马梦回时,战友真情深似海。铁甲已卸心未老,笑谈往昔泪沾襟。峥嵘岁月今何在,把酒言欢月下寻。兄弟情谊长存心,共话当年战鼓音。”

  作者简介:原陆军第80集团军少将副政委兼纪委书记,1965年3月出生,浙江富阳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军区表彰为优秀旅团主官、军事训练先进个人,被总部表彰为优等指挥员。所著作品《用心走好人生路》被浙江省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