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包健 通讯员 王钰慧)盛夏晨光熹微,位于富春江畔的里山镇刚刚苏醒。瓜田深处,一个挺拔的身影正在巡视。他轻敲西瓜,侧耳倾听那清脆的回响,专注得如同执行任务。他是包旭韬——一位从防空兵转身为新农人的“90后”青年。褪去迷彩绿,在泥土气息与瓜果清香交织的土地上,他正以科技为犁、以创新为种,奋力书写一段崭新的田园篇章。
包旭韬的“转身”,源于一次未预料的告别。2020年,因伤告别服役五年的军营,他经历了短暂的销售探索期,最终于2022年听从土地的召唤,回到了父亲耕耘多年的农场。从紧握钢枪到挥动锄头,这不仅是身份的跨越,更是一场精神的跋涉。军营塑造了他坚韧的意志和严谨的作风,而这一切,如今被完整地移植到田垄之间。
他面对的土地,并非只有诗意的葱茏。20亩农场,一年轮种着西瓜、草莓、甜瓜、玉米、辣椒等多种作物,如何向有限的土地索取更高的效益?包旭韬的答案清晰而坚定:向科技要答案,向创新要空间。
科技赋能
吊蔓西瓜领风骚
走进包旭韬的瓜棚,抬头便见一片生机勃勃的“空中绿廊”——翠绿的瓜藤沿着吊线向上攀爬,一个个饱满圆润的西瓜悬垂其中,宛如碧玉灯笼。这颠覆传统的“吊蔓种植”,正是他作为新农人亮出的第一张科技名片。
“空间就是产量,阳光就是甜度。”包旭韬介绍,他精心选育“8424”和“美都”两大良种,大胆采用吊蔓技术,实现了土地效益的革命性提升。
传统西瓜“躺”着长,一亩地种不了多少;吊蔓西瓜“站”着长,立体空间被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率飙升,产量轻松跃升30%以上。更妙的是,悬空的西瓜得以享受360度无死角的“日光浴”,通风透光均匀,彻底告别了传统西瓜难以避免的“阴阳脸”和底部因接触地面而形成的难看黄斑。光照充足则糖分更丰沛,咬一口,那份饱满的脆甜,正是科技对风味的精准雕琢。
甜美的秘密,也深藏于土壤之中。包旭韬摒弃化肥,回归自然本源,精心调配“菜饼+羊粪”的有机营养配方。这种源于自然的馈赠,为西瓜提供了均衡而温和的滋养,成为那份独特口感不可或缺的灵魂。他深知,丰收之路布满荆棘,尤其需要警惕白粉病等病害侵袭。因此,从苗期开始,他便严密监控、科学布防,确保每一株瓜苗都能健康成长、每一颗果实都纯净无虞。
痛定思痛
智慧装备筑防线
现代农业,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一图景。包旭韬深谙此道,从不吝啬在农场现代化装备上的投入。旋耕机轰鸣着翻松沉睡的土地,高效的水管喷淋系统精准滋润着每一株作物的根系,大大解放了人力,提升了效率。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