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富春江上的渡船

日期:07-02
字号:
版面:第07版:达夫弄·醇文学       上一篇    下一篇

  □ 蒋根顺

  我的老家在春江街道,因临近富春江,所以村子被定名为临江村。记得小时候,村的名字叫洋浦口村,因村中有一条河道叫“洋浦”直通富春江而得名,也就是现在面貌一新的观光好去处洋浦湿地。

  记得我的童年时代,村里男女老少出门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靠村里的一条渡船,去富阳城里只能靠这唯一的木船出行。虽然在家门口就可乘坐,但这渡船只有一支摇橹,需靠二至三人不断地轮流用手摇,那摇橹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似乎在叹息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从村里洋浦嘴船埠头到富阳镇上,短短不到十里的路程,单程就要在江面上花去一个多小时,如遇到刮风下雨,那花费的时间就更长,往往需要近两个钟头。况且,一条渡船最多只能载客二十来个,村民如要到富阳街上去办事,就得早上6点钟就去船埠头等候,有时候晨雾弥漫,渡口人影影影绰绰,只闻其声,难见真容。逢年过节,渡船去富阳更加繁忙,一天需来回往返航行二至三趟,如遇到最后一趟去富阳,回来将是傍晚6点左右才能到家,如赶不上回家的船,也只能望江兴叹了。

  回忆儿时乘船去富阳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船舱左右两边各铺设着两排矮小木板,当做简易的座位,船的上面覆盖着5扇半圆形夹着箬叶的竹编船篷,其中在中间的一道船篷是可以左右移动的,算是“天窗”吧,如果天气晴好,可以把船篷移拢一边,就能观看富春江两岸的景色,以解途中乏味;下雨时又把船篷关闭,不让雨水淋湿。当船缓缓离开村庄,木船便在江面晃荡,人们开始在船舱谈笑风生,家里长短,奇闻轶事,有时还能听听船老大哼唱的民间歌谣,别有一番风味。在起伏的波浪中,才显得我们坐着的是条小木船,但发现江上往来的船只一般都要比我们的大,尤其是高大的客轮,高亢地鸣着汽笛劈波斩浪。

  那个时候,我每次去一趟富阳城里就得花费一天时间,船到富阳下水门靠岸,村人们登岸后就作鸟兽散各奔东西,而我中午就在饮食店买个8分钱的烧饼和3分钱的一根油条填个肚子。有一次,兜里有了点钱,看看时间还充裕,就踏进春江饭店吃午餐。那时候,春江饭店是富阳最大的国营饭店,在老百姓眼里是油香扑鼻的地方,好不容易上趟馆子,总得挑点上名堂的。一个人,点菜吃饭不现实,见菜单上的各种面条琳琅满目,光面9分一碗,沃面1角1分一碗,这些早已吃过了,就选3角6分的三鲜面来一碗吧,于是付款结账,柜台营业员马上高声向厨房那边吆喝:三鲜面一碗!听着这一声专为我喊叫的烧面通知,仿佛饥饿的肚子已饱了一半。不一会,一碗秀色可餐的三鲜面款款来到我的座桌,只见一大碗的面条上面,盖浇着红红的虾米、圆圆的肉丸,还有嫩白的响皮,我已顾不了这“三鲜”有什么考究,不一会便狼吞虎咽地全扫进肚子。这回到县城可算是十分奢侈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回味无穷。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村民乘船去富阳城里的日子早已成为历史。特别可喜的是富阳公交实现了村村通,村民们在家门口乘坐公交车到富阳城区已成为现实。特别是随着交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条条公路四通八达。江滨南大道宽畅而美丽的公路直通我们村,公交623、624路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半,每天二十多个班次的公交车途经我们村,村民们只要花上三十多分钟,就可到富阳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