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过后,江南的水稻褪去青黄,沉甸甸的稻穗开始在风里晃出细碎的金芒,春耕夏耘的辛苦忙碌,终在这秋日里酿成了丰收的甜。
稻米是江南人餐桌上的底色,无论是清明的印粿,端午的粽子,还是七月半的千层糕,江南人都能将稻米与时节相融。中秋将近,在兰溪市区一家糕饼店,30多岁的章程正忙着做米月饼。这米月饼,将原本素朴的米,赋予了鲜活的灵魂。
炒熟的米粉加糖粉和油按比例配好,馅料用的是芝麻百果。“每年中秋节前一个半月就要开始配料了,生芝麻买来炒熟,磨成芝麻粉。”章程说,百果馅是兰溪最传统的口味,可以算作兰溪的“伍仁”,比广式月饼多几分江南的纤细。减糖的配方让芝麻香愈发清透,像极了江南人含蓄的甜。
百果馅料内涵丰富,有核桃仁、瓜子仁、葡萄干、冬瓜糖,做起来也是相当繁琐。“芝麻、核桃仁炒熟,瓜子仁烤熟,还有葡萄干、冬瓜糖等配料。熟了以后再拌在一起,吃起来不腻且香。”章程说。
说话间,只见章程先将馅料揉成一个个团子,将饼皮揉好,摊平再把芝麻百果馅包入其中,按入月饼模具,脱了模,一个米月饼便做好了。大米的清甜裹着芝麻的醇厚,光是闻着,就满是秋日丰收的实诚。一口咬下去,尝出的是最淳朴实在的中秋甜意。
每年临近中秋,都是章程最忙碌的时候。“中秋前一周最忙了,像我们这个店,负责收银的起码得站五六个人,不然的话根本来不及。”章程说,这些天,他每天起码要做16个小时的月饼。
在章程的店里,除了米月饼,还有兰溪土月饼、广式月饼,口味多样。“现在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兰溪土月饼的味道,在口感上没有以前那么甜了。”章程说,他们的月饼,口味上不仅有麻沙,还有豆沙、五仁、椒盐,能满足顾客不同口味的需求。
选料追着时令走,形制透着烟火气。不慌不忙间,寻常的稻米做成了有颜值、有温度的节令食光。月饼,这个时令性极强的糕饼,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吃月饼,赏明月,与家人团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本版图文 记者 沈冰珂
版式设计 记者 童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