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老人搭伙10元三餐,19年不涨价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7版:万象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7日中午,重庆江津大桥饭店里,十多个老人分坐两桌,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76岁的老板张成书忙前忙后,满脸堆笑地为大家服务。

19年来,因街坊老人常来搭伙,她毅然开启了一场不为赚钱的坚守,一日三餐只需10元。2025年初,在老人们的“抗议”下,她才首次提高餐标,每天约13.3元。

“这点钱,在外面吃一盘炒肉都够呛!”老人们的朴实语言里,藏着对张成书的认可。她的善心之举,也成了当地留守老人心中最踏实、最温暖的依靠,陪伴他们走过暮年。

“这个饭店开了46年。”张成书回忆,当时她才30岁,承蒙大家厚爱,一直经营至今。

2006年,70多岁的独居老人刘培书找上门来跟她商量,想到饭馆来搭伙吃饭。想着都是街坊,张成书没有拒绝。就这样,刘培书成了饭馆的第一个搭伙人。

“我们吃啥,她吃啥。”张成书说,今年3月,刘培书因病离世,她在饭店搭伙用餐长达19年。

“多个人多双筷子嘛!”张成书说,刘培书来了后,黄银书也来了。后来,越来越多的老人来搭伙。

“11点,该给汤学贵送饭了。”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张成书走进饭厅,端起厨师们准备好的饭菜,给搭伙的食友送去。

原来,73岁的汤学贵因瘫痪行动不便,只能靠拄着四脚拐杖在房间里缓慢挪动,虽然离张成书饭店只有100来米,但也无法到达。

“吃午饭了。”张成书将饭菜放在桌上,跟员工一起搀扶着汤学贵慢慢坐下。“炖了土鸡汤,香得很,多吃点。”汤学贵夹了一嘴鸡肉,吃了一口说:“好得很!好得很!”

几年前,常年来饭店搭伙吃饭的两位老人相继卧床,无法出门,张成书便专门开了这项新服务“送餐上门”。也正是在那时,张成书定下了两条规定:若有搭伙老人因病因残行动不便,必须送餐到家;凡是缴了餐费,未按时前来吃饭的,不仅要上门查看情况,还要将剩余餐费如数退还。

中午11:30,搭伙的老人们陆续来到饭店,菌菇鸡汤、南瓜炒肉丝、炒冬瓜片、南瓜汤、豆腐炒回锅肉,菜已经端上桌,张成书招呼着大家取碗筷、盛饭,开吃。“多吃点菜,有什么要求都提,饭吃了自己去打……”席桌间,张成书边唠叨,边给老人们夹菜。

聊起收费,张成书坦言,最初原本想免费,来搭伙的老人硬塞饭钱。后来,为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她定下了一个收费标准:一日三餐,只收10元,300元/月。

“这个价格说实在的,在外面随便吃一顿饭都不够。”搭伙老人直言。然而就这个价格,张成书还执行得“不严格”。76岁的代德纯是一名农村困难老人,张成书坚决不收他的饭钱,老人有时吃完饭悄悄放下一两元。

“做事情,莫去计较那么多!这点虽没赚钱,但其他酒席也能维持饭店经营。”张成书说:“在我这里,有钱没钱,饭都要吃饱!”

今年初,有搭伙老人提出要张成书涨饭钱,说:“你要是再不涨点,我们都不好意思来吃了!”最后,在大家“抗议”下,执行了19年的餐标调成400元/月,按一月30天算,约13.3元/天。但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张成书依然是执行原价。

这些年,来来走走,在张成书饭店搭伙的老人有近百人。谈起还会坚持多久,张成书说:“我认准一个理,想干的事情,先干起来。只要还干得动,就一直做下去。”

据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