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今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日来,兰溪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学校文化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普”活动,让普通话推广从校园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在朗朗书声与实践行动中,筑牢语言文化根基,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
校园里的“推普”盛宴:
从课堂到实践,趣味与意义并存
在振兴小学,“推普”活动覆盖全学段,形成“全员参与、分层实践”的特色模式。五、六年级学生将美术与语言文字结合,创作汉字创意画,用画笔勾勒华夏文字之美;校广播站则变身“诗词传播站”,通过每日诗词鉴赏播报,让经典韵律在校园回荡。一、二年级家长通过班级群加入“亲子阅读计划”,让温馨的家庭阅读时光成为推普“小课堂”;三、四年级学生化身“啄木鸟小卫士”,利用上下学时间排查校园、社区内的广告牌、告示牌、菜场标语等不规范用字,随身携带“纠错记录表”,及时记录并反馈错别字,用实际行动守护语言文字规范。
聚仁小学则以“政策普及+文化传承”为核心,构建多维“推普”体系。各班级召开“普通话,你我共同的声音”主题班队会,通过知识问答、经典诵读、观看专题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推普”政策,明白普通话在民族交往中的“桥梁作用”;校园电子屏循环播放“推普”标语,让“说规范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深入人心;在全校性的“妙笔生花绘推普”手抄报比赛中,学生用五彩画笔描绘对普通话的理解,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此外,高年级“啄木鸟小队”还对校园宣传栏、周边社区招牌开展用字检查,将“推普”影响力辐射至校园之外。
永昌初级中学则依托当地“李渔文化”特色,让“推普”活动更具文化厚度。学校以校内李渔馆为阵地,开展“李渔经典 普通话诵读会”,学生选取《给孩子的李渔诗词70课》片段,用标准普通话诵读,实现语言推广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李渔故事 普通话小讲堂”上,“李渔文化小讲解员”用流畅的普通话讲述李渔生平轶事,还通过故事复述互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李渔雅趣 篆刻社印屏展”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规范字设计印文、创作篆刻作品,优秀作品在李渔馆展出,让汉字书写与传统篆刻艺术碰撞出别样火花。
家园社协同:
让“推普”从校园延伸至生活
“推普”不仅是校园的“任务”,更是家庭与社区的“共同责任”。兰溪多所学校通过“家校联动”模式,让“推普”融入日常生活。锦绣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化身“推普”宣传员,手持红纸打印的“推普”倡议书,走进社区向居民分发,传递“说普通话、促民族团结”的理念;六年级则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让“推普”之声传遍校园每个角落。
赤溪中心学校的“推普”小课堂成为本届活动的一大亮点。学校针对新疆籍学生开设个性化“推普”学习班,由章晓骁老师根据学生语言基础制定教学计划,通过针对性训练提升其普通话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同时,鼓励新疆籍学生担任家长的“普通话小老师”,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既延伸了“推普”覆盖面,也让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增强语言运用的成就感。
实验幼儿园则聚焦“幼儿语言启蒙”,构建家园协同的“推普”模式。小班通过《洗手歌》《问好歌》等儿歌诵读、绘本故事聆听,让幼儿感受普通话的韵律美;中班开展“我是家庭‘推普’员”活动,鼓励孩子将园内学到的普通话儿歌、故事带回家,与父母分享;大班则举办“故事大王比赛”“小小天气播报员”等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平台。此外,幼儿园还通过班级群向家长发出倡议,鼓励家长每日进行15至20分钟亲子阅读,用普通话与孩子互动,营造统一规范的家庭语言环境。
文化浸润:
以语言为媒,播撒民族共同体种子
在“推普”活动中,兰溪各学校始终将“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贯穿其中,让普通话成为传递中华优秀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载体。白沙中心小学开展“笔墨中国 规范同行”汉字书写比赛,学生书写中华经典诗词、民族团结标语,在笔墨间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晨读润心‘推普’聚力”活动中,师生共读普通话标准音训练文章、民族团结故事,朗朗书声中满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兰花小学在国旗下开展“推普”微队课,六一中队少先队员以“普通话与民族文化”为主题演讲,分享普通话如何帮助自己了解祖国各地文化、与不同民族伙伴友好交流。队员们还带领全校师生许下承诺:“主动使用普通话,争做推广普通话的文明使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各班级随后开展中华经典诗词朗诵、民族团结故事分享等活动,让“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理念根植学生心田。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推普”周活动覆盖全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自觉习惯,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促进民族交流、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未来,兰溪将持续推进“推普”工作,让语言之美、文化之韵在校园内外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