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京华纺织:瞄准“小而精”,闯出差异化发展新路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汪雪吟 郑 露 邵 琳 姜 维

说起纺织企业,许多人的印象仍停留在机器轰鸣、棉絮纷飞、工人在设备间忙碌穿梭的传统画面。然而,记者近日在兰溪市京华纺织有限公司所看到的景象,彻底打破了这一认知——车间明亮整洁,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工人更像是技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正以“小而精”的战略定位和深度融合的智能化生产方式,在纺织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新路。

“我们无法与国内头部企业在规模上直接竞争,必须在‘精细’与‘智能’上寻找突破口,这是适合我们的发展路径。”京华纺织总经理毛梦阳的一席话,道出了企业创立之初就坚定的发展理念。

走进生产车间,一排排整齐的纺纱设备格外显眼——企业引进了来自德国、日本、瑞典、瑞士等国的清花、梳棉、涡流纺、空调系统等全套先进生产设备与检测仪器。这些设备不仅是高效生产的基础,还内置了强大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控制。

“你看这个屏幕上,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毛梦阳指着监控界面介绍道,这套设备自带的系统能实时汇总效率、产量、断纱情况等数据,一旦数据异常,系统会用红线标注预警。“以前得逐个排查,现在看数据就知道问题在哪,能快速解决小瑕疵,效率自然提上来了。”

除了每台设备自带的智能检测功能,企业还全面引入了ERP管理系统,将原料、成品、配件管理等全部纳入数字化轨道。“原料库存还剩多少、成品发货情况如何,打开系统一看便知。”毛梦阳表示,从原料入库到生产排单,再到成品出库,全部通过系统科学调度,使生产运营更加稳定可控。

在涡流纺生产区域,“AD小车”正灵活穿梭在设备间。“这些小车能自动给纱线接头、上纸管,全程不用人工干预。”毛梦阳表示,凭借这样的自动化配置,企业现有10名工人的效能相当于传统纺织厂的100名工人。不仅如此,整个车间还实现了恒温恒湿的精准环境控制,既保障了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也提高了纱线的质量,将工艺参数波动降到最低。

所有的智能化设备最终都是为了产品服务。为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京华纺织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每一环节都实施严格把控。清花、梳棉、涡流纺……一道道工序在智能系统监控下推进。目前,京华纺织主营产品包括粘胶麻灰纱、粘胶黑纱、粘胶白纱、涤纶有色纱、TR混纺纱等品类。

除了品类丰富多样,更为显著的是其在颜色和工艺方面的独特之处。“例如这批纱线的颜色,是按照客户提供的样本反复打样、自主调配而成的,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毛梦阳手持一卷灰色纱线介绍道。企业在产品的色彩调配方面有“小创意”,每批定制色纱线都需经过多次调试,以确保颜色精准契合需求。“这种定制化的色彩和工艺很难被他人模仿,也是我们吸引品牌客户的重要因素。”

正是基于可靠的质量基础,京华纺织能够灵活响应客户对纱线质感、强度等特性的多样化需求。“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纱线,我们就能设计生产什么,这就是‘小而精’模式的优势,灵活、精准,可快速对接个性化订单。”毛梦阳说。

凭借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理念,如今,京华纺织发展脚步不停,年产18000吨高档针织布料生产线技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项目于今年3月动工,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毛梦阳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年产能约5500吨,年销售额1亿元左右,项目投产后产能将达现在的三倍以上。这意味着京华纺织不仅在生产品质上持续提升,更在规模效应上迈向新台阶。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但找准定位,把‘小而精’和智能化做到位,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毛梦阳表示,京华纺织将通过持续推动智能化升级与产品创新,逐步向国内一线纺织企业看齐,并争取与更多优质客户及制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