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兰溪在提振消费方面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从发放消费券,到对汽车、电动车及家电、家居等产品实施以旧换新补贴;从创新推出“嗨购兰溪”消费年系列活动,到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兰溪消费市场“多点开花”,有效释放了消费新潜能。
(一)
传统观念中,提振消费往往被简化为发放消费券、打折促销等短期手段。然而,兰溪的实践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将提振消费提升到了系统工程的高度。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内容列入工作任务。3月,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兰溪推出“嗨购兰溪消费年”系列活动,围绕七个“1”特色消费场景建设,举办了“嗨购兰溪消费年”宝龙站、“毕业换新嗨购兰溪”3C电子产品国补专场、“嗨购兰溪”游埠站等活动,有效激发了消费潜能,持续推动消费回暖升温。据统计,今年1至8月,限上社零总额增速19.66%。
近期,兰溪推出的一系列提振消费举措,同样引人注目:推行“一站式”审批,支持门店合理外摆,让“烟火气”点燃商业街区的新活力;在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举办“兰溪优品”展销会,积极探索会展经济本土化实践,打通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堵点”;在本地高校与商业综合体之间开通公交专线,既满足了多元消费出行需求,又串联起了消费新场景。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举措,构成了一幅提振消费新图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
有人认为,兰溪打出的这套提振消费的“组合拳”,既有空间重构的“直拳”,也有场景创新的“勾拳”,还有基础设施联通的“摆拳”。单独看,每项措施或许规模有限,但它们的协同效应却可能产生乘数效应,有力彰显了县域经济在转型时期的智慧与担当。
拿酒店外摆摊位来说,它不仅是经营空间的物理延伸,更是打破行业界限、重构消费场景的创新尝试。这种“越界”经营,悄然改变了消费者对酒店的固有认知,创造了“路过式消费”的新可能。
在政务服务中心举办展销会,则体现了“政务功能”与“市场活动”的巧妙融合。平日里主办行政服务业务的政务大厅,突然转身成为品质商品的展示平台,这种“角色”的延展,本身就传递出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从管理者到服务者,从规则制定者到市场助推者。
再如开通行知学院至宝龙广场的公交专线,看似只是交通线路的增加,实则解决了消费“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高校师生获得了便捷的消费通道,商业综合体注入了稳定的优质客源,这种双赢格局的设计,展现出城市治理者对资源匹配的精准把握。
可以说,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小微创新、系统集成”的思路,体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往往受到资源、市场规模等的束缚,很难照搬大城市的提振消费模式。如何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提振消费路径,兰溪还需做更多尝试和努力。
比如,广度可以再拓展一些。消费生活关乎吃穿住用行,涵盖餐饮消费、文旅体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方方面面。我们既要有物质方面的消费满足,也要有精神方面的消费供给,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打开消费新空间,让消费市场热气腾腾,让群众生活有滋有味。
比如,精准度可以再高一些。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消费理念、消费模式、消费习惯正发生悄然变化。消费市场呈现的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像以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等为代表的消费新产品,以文旅、教育、康养等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都需要我们以更精准的举措去满足。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打好提振消费的主动仗。
比如,协同度可以再强一些。城市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各种资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提振消费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城市各个系统、多个领域同向发力、协同推进。唯有打破部门界限、行业壁垒,共同营造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才能更大地释放消费潜力,构建新消费格局。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我们相信,只要以系统思维创新消费场景,以百姓心为心,优化消费环境,兰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必将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执笔 陈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