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永昌:多情艺术团 非遗来传承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04版:融媒号·乡村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徐填

导报讯 “无骨花灯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但想要做得漂亮,需要耐心和细心,还有不断的练习。”9月19日,在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的李渔家小院里,市非遗项目无骨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子湘正在教授无骨花灯的制作流程,12岁的李俊凡在亲手制作后,兴奋地与小伙伴们分享经验,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学习热情。

此次无骨花灯制作活动是“李渔家班·多情艺术团”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在金华市文化特派员王多多的指导下,夏李村以“传承李渔文化、丰富文化生活”为美好愿景,积极吸纳周边文艺爱好者,组建了“李渔家班·多情艺术团”。该艺术团课程设置丰富多元,涵盖戏曲、歌唱、舞蹈、非遗、外语文化等多个领域。

无骨花灯造型别致,又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更令人称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由用绣花针刺成的各种花纹图案纸片粘贴而成。

活动现场,胡子湘围绕制图和扎孔这两个关键环节,详细介绍了绘画、凿花、剪样等几道工序。学生们手持圆规和尺子,全神贯注地学习。“先将图案绘制在彩纸上,再沿着线条扎孔。”胡子湘说,无骨花灯最重要的是扎孔,一定要扎透,要让光线从孔中穿过,这样整个花灯才会亮起来。

用绣花针在纸片上扎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与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绘画以笔为工具,而无骨花灯则以针代笔。要刺出优美动人的图案,对针脚的细密程度要求极高。“第一次接触无骨花灯,觉得挺好玩的。我把自己的姓氏扎在彩纸上,还挂上了流苏、珠子、饰花等各种配件,很有成就感。”学生童丞轩说。

“无骨花灯制作步骤多,手艺精细,沉不下心来是学不好的,我从17岁开始学做无骨花灯,到现在已经30年了。”胡子湘说,“无骨花灯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并且愿意走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非遗传承做点事情。”

“李渔家班·多情艺术团”的落地,不仅为村民搭建了便捷的文艺学习平台,更让李渔文化在日常教学与实践中得以传承和活化。随着各类课程的有序开展,预计将吸引更多村民踊跃参与其中,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让乡村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还将为夏李村打造人文乡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