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兰溪小学生打开人工智能大门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06版:教育汇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石头、剪刀、布……”近日,在兰溪市永昌中心小学,教师孙仲云用猜拳游戏,为五年级的学生打开了AI世界的大门。课堂上,学生化身“AI训练师”,让计算机学会识别“石头剪刀布”的手势。

在摄像头前,学生叶康成将手势作为样本输入电脑,与AI猜拳时,却得到了不同的准确率。“这是AI与我们的‘学习方式’不同,AI更依赖视觉特征匹配,而不是对物体本质的理解。”叶康成说。“孩子们用训练器做‘石头剪刀布’模型,记录初始准确率,发现问题后再删除不合适的样本、补充更丰富的图像重新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主动去‘试错’‘调整’,了解样本数量和细节如何影响AI准确率,慢慢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优化问题。”孙仲云说。

今年5月,兰溪发布首套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AI(人工智能)与生活》,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以“科技味、本土味、生活味、有趣味”为导向,涵盖“图像识别”“数据安全与伦理”等六大单元,共32课时,供五六年级学生学习。课程按照“先试点后普及”原则,在全市18所学校试点开展。

作为传统信息技术课程的地方补充课程,该课程将数学计算、艺术设计与伦理思辨融入其中。学生可以在学习Python(编程)中培养算法思维,在进行兰溪方言语音合成任务时体会技术助力文化传承的价值。

在延安路学校,教师江涛结合马涧大棚杨梅培育方式,让学生了解数据采集程序。“太神奇了!一个小传感器就能知道亮度。”学生唐朝栩说。“我们用一个实验板,让学生去体验光照传感器如何采集生活中的光照数据,再将数据经过AI处理运用到生活中。”江涛说,六年级的学生会接触到编程、模型的训练等内容,学生会发现课程的科技感更强了。

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既是紧跟时代的发展,亦是学校教育的技术变革。永昌中心小学校长徐熊军表示,通过学习《AI与生活》课程,学生掌握了基础的人工智能知识,提升了学生在生活中用AI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通过AI教学和培训,掌握了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兰溪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教科所所长叶升表示,今后将通过AI教育专项研究活动、AI课堂教学展示及优秀课例征集、AI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学生AI素养发展标准研制等方式,全域推进该课程。同时,也将通过AI赋能其他学科教学,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时代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和新质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