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专家支招:最好的策略是“防患于未然”
日期:09-18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郑丽妮
导报讯 “一大早,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起热来,还呕吐、腹泻了好几次。原以为是夜里着凉了,可一整天都不退烧,腹泻次数还越来越多……”近日,在兰溪市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大厅,市民蓝女士抱着8个月大的儿子,心急如焚、焦躁不安。经医生检查化验,孩子得的是“轮状病毒感染”。
“每年一入秋,儿科门诊和病房里因‘秋季腹泻’前来就诊的小宝贝就会明显增多。”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祝雪英介绍,常说的“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发的肠道传染病,其中轮状病毒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它专挑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下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衣物、手等,传染性极强。其主要特征是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典型的大便是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很少或没有黏液、脓血,还常伴有发烧、呕吐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祝雪英表示,对付秋季腹泻,最好的策略是“防患于未然”。家长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勤洗手是关键。家长自身在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后、准备食物前,务必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洗手。同时,要教会并协助宝宝在饭前便后、玩耍后认真洗手。饮食卫生也不容忽视。不要给宝宝喝生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宝宝的餐具、奶瓶、水杯等要专人专用,并定期消毒。此外,要做好环境隔离与消毒,并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果家人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宝宝常玩的玩具、经常触碰的物体表面,要定期清洁消毒。另外,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该疫苗属于口服减毒活疫苗,宝宝接受度高,家长务必根据宝宝的年龄,及时、全程地完成接种。
“万一宝宝还是感染了,家长请不要过于焦虑,科学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其中,预防脱水是关键一招。腹泻对宝宝最大的威胁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定要及时补充液体。”祝雪英表示,继续喂养以保证营养也必不可少。除非呕吐剧烈,否则不应禁食,可继续母乳喂养或给宝宝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烂面条、酸奶等,避免高糖、高脂肪和油腻的食物。保护宝宝的小屁屁也不容忽视。腹泻时大便刺激性强,极易引起“红屁屁”。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用柔软的棉布轻轻蘸干(不要擦),并涂上护臀膏形成保护层。
在家庭护理的同时,家长还需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以下“警报信号”,请立即带宝宝来医院: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任何液体;出现脱水迹象,比如连续6至8小时无尿、哭时眼泪少或无泪、口唇干燥、眼窝或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大便带血或呈黏液状;呕吐物或大便中疑似有胆汁(绿色液体)。
“勤洗手、种疫苗、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作为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细心和科学知识就是孩子最好的‘疫苗’。希望每一位宝宝都能安然度过这个秋天,健康快乐地成长!”祝雪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