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屠妈妈的小作坊飘出“幸福味”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3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成 超

“以前有很多人帮助我们,现在我一定要把杨梅干加工坊做好,才对得起他们的帮助。”说话的这位老人来自兰溪市柏社乡屠宅村,乡里乡亲都叫她“屠妈妈”。屠妈妈总是喜欢灿烂的笑,很难想象,她淳朴笑容的背后曾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艰辛。

从一个捐献愿望开始

结识了“爱心杨梅”

“屠妈妈”本名叫周雪芬,今年67岁。她的儿子屠栋,是一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残酷的基因遗传病让他在14岁以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2010年,屠栋通过红十字会,找到了“心舞工作室”,表达了他想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愿望。“屠栋告诉我,这个社会给了他许多关爱,他想回报社会。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就很感动,我想这个社会,有很多人过得比他们更好,但是没有他这么感恩。”据“心舞工作室”创始人“心舞”透露,当时,屠家的经济条件很差,是低保户。他们想给屠家捐款,却被婉言拒绝,他们总说“还有人比他们更需要”。

事实上,坚强的屠家,收入仅靠后山的200多株杨梅树,而这也是他们用以看病的经济来源。从那以后,“心舞”便开始帮屠家吆喝,卖爱心杨梅。共青团兰溪市委、志愿者协会也一起加入进来,大家都在各尽所能帮助他们。这样的爱心行动,持续了6年时间。

2016年7月,屠栋走完了他短暂而沉重的一生。不过,他捐献的角膜让2位角膜病患者得以重见光明,他也成为金华眼库成立后的第一例捐献者。

不能“人走茶凉”

爱心还要继续

“屠栋虽然走了,他的愿望也实现了,但不能‘人走茶凉’,爱心还要继续。”“心舞”和许多人并没有忘记屠妈妈。看到这位坚强的母亲被生活的重担压成驼背,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时,“心舞”便开始重新思考如何能帮助屠妈妈。

考虑到杨梅的特性,“心舞”萌生了杨梅深加工的念头。只有将杨梅深加工,才能让这些杨梅的利润最大化,才能帮助困境中的屠妈妈真正走出泥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于是,屠妈妈的杨梅干加工坊开始筹建。

2018年6月,屠妈妈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屠妈妈很信任我们,每次都说,你们怎么说,她就怎么干。”“心舞”说,但在食品加工坊这方面,她也不在行,于是她就向相关部门单位寻求帮助。

在“心舞”的努力下,市场监管局按“放心示范小作坊的标准”进行现场指导;环保部门帮助修建三级污水处理过滤池;国网兰溪市供电公司的红船党员服务队,先后三次上门勘查改造外围电线。同时,还得到了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妇女群团组织等各方的支持。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就建出合乎食品加工标准、整洁明亮的农作坊,并注册“屠妈妈”商标,成立了兰溪市屠妈妈食品加工坊。

做干净好吃的杨梅干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我不想辜负大家的帮助。”从选果到腌制,到暴晒,再到包装,每一道工序,屠妈妈都精益求精。

在挑选杨梅干的原材料时,屠妈妈坚持用当天新鲜采摘的杨梅,或是黑到发紫的黑炭,或是大如乒乓的东魁。经过二次挑选,小的、粉红的、变质的一律被淘汰。每颗杨梅在采摘后,都会连着一个小果柄,屠妈妈每次都会一个个剪掉。“这些小果柄在杨梅变成杨梅干后,容易让人觉得像小虫子,所以我都会提前剪掉。”屠妈妈说,这一剪经常是好几个小时。在浸泡、晒干的时候,她又会反复检查几遍,以保障每颗杨梅的果柄都被剪干净。

经过市市场监管局多次严格抽检,屠妈妈的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百。因为品质优良、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屠妈妈的加工坊被省市场监管局评为2018年浙江省名特优食品作坊。“干净又好吃,有很多人找我买。”屠妈妈笑着说,现在,她家的杨梅干已在多个平台进行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最远还卖到了俄罗斯大使馆。

在做好自家生意的同时,屠妈妈也不忘帮助其他人。“柏社不像马涧,集中收购的人不多,所以以前很多人都是挑到马涧去卖。现在,我的加工坊开起来了,也可以帮大家收购一些。”屠妈妈告诉记者,村民家里有多少杨梅,她就收多少,能帮到大家,她感到很开心。

“我前几天翻看以前照片时看到,屠妈妈的加工坊最早就是一个黄土房,但现在通过改造后,变成明亮又整洁的加工坊,看着屠妈妈的日子越来越好,笑容也越来越多,我们也感到很开心。”“心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