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一场小雨过后,陕西咸阳铁路中学郁郁葱葱的树木更显苍翠。81岁的返聘教师呼秀珍来到学校图书馆对面的“爱满人间——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展馆”,从展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沓有些泛黄的本子,一时间往事涌上心头。
1965年,呼秀珍走上讲台,成为一名语文老师,2002年退休后被学校返聘至今。从教60年,她先后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陕西省教书育人终身荣誉奖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在展馆里,呼秀珍翻开一个厚厚的本子,那是她1997年的教案。横向装订的开本,已有些泛黄,但每一页都用圆珠笔工工整整写着备课内容,字迹清秀,课程重点、难点清楚罗列。
记者注意到,教案扉页上写着一行大字——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教授语文课的37年间,呼秀珍写下了48本这样的教案,每本的扉页都写着同样一行大字。
呼秀珍翻阅教案的手,停在了课文《夜走灵官峡》那一页。“当代作家杜鹏程,《保卫延安》最著名,小说《夜走灵官峡》,选自《光辉的里程》。”她一边用双手打着拍子,一边忘我地背诵起自己当时为作者简况编写的顺口溜。
为了方便同学记忆,呼秀珍编了很多这样的顺口溜。“呼老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被学生们称为‘快乐的语文课’。”咸阳铁中校长李建华评价说。
从教60年,呼秀珍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出于培养青年教师的考虑,学校决定返聘呼秀珍。呼秀珍对学校相关负责人说:“我爱学生,不论学校让我干什么工作,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干好。”
“今天收到了学生家长的回信,其中提出建议的有5人,反映孩子进步和在家情况的2人,对孩子缺点一字未提的1人……”这是呼秀珍日记本上的内容,这一页密密麻麻写着当天发生的事,最令她感动的学生家长回信全文,也被她逐字逐句抄录到了本子上。
记者看到,日记本首页的标题写着“我和学生一起写日记”。“想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我首先得自己每天写。”呼秀珍回忆起写日记的初衷。直到呼秀珍退休,她一写就是30多年。这样的日记本,呼秀珍还保存有12本。
呼秀珍的日记本里有她和学生李鹏的故事——新学年伊始,呼秀珍发现班里有一名叫李鹏的学生,左眼完全没有视力,右眼视力只有0.1。之后,呼秀珍做了5件事:将李鹏座位安排在第一排正中间,书桌紧挨着讲台,3年没变;专门为他成立12人帮学小组;对他写错的生字词,批改时用红笔在旁边写上大大的正确字词,保证他能看清;每年春游坚持带着他;让他承担班级关灯等任务,收获价值感。
“当时可能有一百个理由不带他去春游,但我总想,如果他是我的儿子,我想不想让他去,如果他回家告诉妈妈,老师不让他去,心里该有多难受。”说到这时,呼秀珍忍不住哽咽了。
如今,李鹏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按摩医生。“没有呼老师的‘大爱’,我坚持不到今天。”他说。
李鹏的故事只是呼秀珍日记本内容的冰山一角。多年来,呼秀珍总结出了“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得长远;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生”和“学困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退休后,我开始自学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呼秀珍指着办公桌上一沓杂志说。2002年,她开始担任咸阳铁中“心语室”指导教师,她向师生承诺:“走进‘心语室’,给你好心情。”
2002年,在呼秀珍建议下,“道北中学家长学校”成立,呼秀珍利用周日时间义务授课。每次讲课都人气爆棚,连外校的家长也“混”进来听课。她培训的4000多名家长中,有170余名成为获得过全国、省、市、校级表彰的“好家长”。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