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出生的王强星,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现为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民警。他是事故现场的“解码者”,是交通违法面前的“铁面人”,也是矛盾纠纷调处时的“调和剂”。从警6年来,他凭着一股钻劲、一份耐心、一身担当,把青春热血洒在守护平安的第一线。因工作表现突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毫米间的真相,用专业勘破事故迷局
“办案子就像拼图,少一块都不成全貌。”这是王强星常挂在嘴边的话。王强星在警校学的是侦查学,在他看来事故处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藏着还原真相的关键。
近日,辖区发生一起电动三轮车伤人事故,肇事方却避重就轻,关键信息一时无法获取,让办案民警犯了难。王强星冒雨赶到时,现场早已被雨水冲刷,他二话不说钻进泥泞,蹲在涉案车辆旁一寸寸排查。1小时后,他在车辆底部一颗不起眼的螺母上,发现了一点两车碰撞残留的油漆痕迹。“就是它!”王强星立即固定证据送检,凭着这毫米间的线索,不仅明确了碰撞形态,更突破了肇事方的心理防线,为案件定性奠定了关键基础。
这份细致在全省比武中同样亮眼。在浙江省交警系统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实战练兵比武中,王强星经过层层选拔,代表金华交管支队出征。全省各地市的精英齐聚赛场,模拟事故现场的碎片线索里藏着“迷局”,业务理论的字里行间考验着功底。王强星带着在警校所学的知识和事故处理中练就的“解码”本领,在模拟现场里如探案般拆解每一处细节,于理论测试中把实战经验化作精准答案。激烈角逐后,他所在团队斩获团体第一名,他个人更以扎实的理论储备拿下第二名。这场比武,不仅是他个人业务能力的“成绩单”,更鲜活诠释了事故处理中的那份细致。
酷暑中的坚守,用铁腕筑牢安全防线
“违法不除,隐患难消。”在王强星的字典里没有“松劲”二字。
连续多日40℃以上的高温,柏油路面蒸腾着滚滚热浪,连空气都带着灼人的温度。除了处理一般程序的交通事故外,王强星还兼任重点交通违法打击队的组长,顶着烈日高温扎进了夏季交通违法整治的第一线。每年夏季“飙车炸街”高发,引擎轰鸣声给市民带来“夏夜烦忧”。白天,王强星带着队员在烈日下分析线索数据。到了傍晚,地表余热未散,他又在重点路段设置临时检查点,严查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请靠边停车,接受检查。”经过研判,王强星拦停5辆改装车。
经检查,5辆摩托车均涉嫌非法改装,其中两辆还是“智慧交管”系统预警清单里的重点车辆,在夜间行驶时速超120km,属于严重超速。面对询问,当事人坦言为了“耍酷”改装车辆,最终均被依法严惩。
千里外的和解,以真心化解矛盾坚冰
“事故处理不止于定责,更要解开当事人心里的结。”王强星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写满调解笔记的本子,封页写着“民之所需 行之所至”。前段时间,在辖区一起交通事故中,双方因赔偿协商陷入僵局,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停滞。王强星反复翻看案卷到深夜,并于第二天一早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可双方仍各执一词,存在分歧,且有一方准备返回外地工作。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王强星多次远程沟通,又奔赴外地,在出租屋里摆开“调解桌”,讲清“法理”,融入“情理”。“跑这么远来帮我们,我们再争就说不过去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场潜在的矛盾纠纷就此平息。
从事故现场的毫米线索到异乡调解的深夜灯光,从比武赛场的实力答卷到酷暑街头的执着坚守,王强星以钻劲、耐心与担当,在交警岗位上镌刻下对“平安”二字的深刻注解,以青春热血浇筑着守护群众安全的坚实防线。
本版内容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董剑浩 张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