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老旧小区改造后为何乱象依旧?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4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一峰来信”栏目反映,部分老旧住宅小区在改造后仍存在车辆乱停、占用公共通道、破坏绿化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破坏了小区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据悉,近年来,兰溪通过老旧小区改造,重新梳理和盘活小区的现有空间,增加停车位,推动老旧小区停车从“一位难求”向“有位有序”转变。

昨天,记者前往现场核实。在青松社区青松村小区,改造后的变化显而易见:崭新的柏油路面平整宽阔,新划设的停车位整齐排列。然而,有车主将车辆停放在并不宽敞的通道,或未划设停车位的道路一侧。更有甚者,挤占了仅供一辆车通行的过路通道。

“这种情况在早上时段尤为严重,这里靠近青松菜场,来买菜的市民临时停车情况比较多。”有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自家楼前有一条未设置车位的道路,车辆乱停现象时常发生。

随后,记者来到青湖村小区,该小区于2023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在一幢居民楼的楼下,记者看到一辆机动车公然霸占着通道,车头还碾压到绿化设施,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环境。

在市区多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转了一圈后,记者发现不文明停车现象依然存在。尽管老旧小区改造后增加了不少停车位,但停车供需矛盾仍旧存在。

此外,多数老旧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又缺乏执法权,对违停行为只能劝导,无法采取有效的制约措施。“我们经常接到居民投诉,但社区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劝导,作用很有限。”有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另外,部分车主为了图方便,习惯性地将车辆停放在最近的位置,甚至不惜占用消防通道、绿化带等公共空间。这种“图方便”的心理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相结合,导致不文明停车现象屡禁不止。

对于停车乱象,记者了解到,不少社区也曾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整治。一些小区建设智能停车系统,实行车辆登记管理,停车收费收益用于小区公共设施维护。但系统维护、管理人员工资等需要持续资金投入,资金保障不足制约了管理措施的落实。同时,居民诉求多元也增加了管理难度。有车族希望增加车位,无车族要求保留绿地,低层住户反对就近停车,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此外,部分居民拒绝缴纳停车费,认为“公共区域停车是天经地义”。

记者感言:小区乱停车现象时刻损害着小区的环境、居民的利益、城市的形象。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区“软硬兼施”,要坚持“治当下”与“管长久”相结合、用心引导与加强监督相结合。同时,也要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培养居民的文明停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