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湃青 摄
记者 徐正达 整理
昨天上午,兰溪召开全市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暨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蒋志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教科所所长叶升,女埠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陈天妮分别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立德树人守初心 五育融合启新程
兰溪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 蒋志明
教育是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五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聚焦党建引领、队伍建设、课堂改革与德育实践,持续探索、扎实前行,努力书写新时代育人答卷。
党建是“方向盘”。我们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五彩先锋”党建品牌,持续深化“党建+”融合机制,推动党组织建设向年级组、教研组一线延伸。通过书记带头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红色基地研学等形式,不断夯实师生思想根基。同时,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名师工作室,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教师是“主力军”。为系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构建了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最后成为名师”的阶梯式成长体系。同时,积极联动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学资源与名师团队,通过师徒结对、教学比武、课题共研等多种形式,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助力。此外,学校通过完善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坚持政策向一线教师、班主任和高三教师倾斜,有效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课堂是“主阵地”。在市教育局“新质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创新提出“思维型”五有课堂,全面推进课堂转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挖掘思维潜能,实现知识、能力与思维的整体跃升。“五有课堂”的核心就是突破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借助精准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深度思考,推动高阶思维发展。
德育是“新路径”。我们创新提出“内变式”德育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求和动力,推动德育工作实现从外塑到内化、从认知到行动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现实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最终实现“以德润心、以心促德”的育人目标。
“精耕细作,勇攀高峰”是我们五中人对社会不变的承诺。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引领与全体兰溪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兰溪教育也必将走向更高、更远、更美好的未来。
以“科研三力”助推区域教育品牌化发展
兰溪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教科所所长 叶 升
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谁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为此,我们科研人在思考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不断探索,为兰溪教育贡献科研智慧和力量。
思考力方面。在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出现后,市教育局率先提出“新质教育”,以“教科人一体化”方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质人才。通过新质教育培养新质人才,新质人才发展新质科技,新质科技创造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反哺新质教育,从而实现一体化推进与无缝衔接,着力打造具有兰溪辨识度、影响力的“学在兰溪”教育新样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同时,我们还抓紧研发全国首套人工智能教育地方通识课程,以AI赋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执行力方面。“新质教育”提出后,我们立即架构了中小学、幼儿园新质教育实施方案、八大工程推进方案,着力突出创新与融合导向,以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路径、新机制等方面全域全面推进实践,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深化校地、校企、校际间的合作协同,加强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推进“教科人一体化”发展。在研发全国首套人工智能教育地方通识课程方面,我们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研发团队,历时两个多月编写,经过七轮打磨,完成了《AI与生活》课程纲要及学材(五、六年级各一套)研发与编写。
创造力方面。今年5月,市教育局召开《AI与生活》课程发布会并在18个试点校先行先试,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响应与好评,成为了首套县域人工智能教育地方通识课程。此外,近年来,我们还培育了联村导师制、“三爱三立”思政教育、“合一”劳动教育、《研学兰溪》等全国知名教育品牌。
未来,我们将以“新质教育”为引擎,加强“教科人一体化”发展体系机制建设,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教育、科技与人才间的深度融合,全力培养新质人才,持续设计培育一批推进“教科人一体化”的标志性、创新性成果,打造教育强市,跃升“学在兰溪”品牌。
以专业点亮传承之路 让星火点燃万里星河
兰溪市女埠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陈天妮
“五千昼夜烛未冷,十四春秋兰满庭”。这是我的第14个教师节,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从教14年的几点感悟。
一是坚守教育理想,当好平凡守护者。孩子眼中的我像姐姐,会与他们肆意游戏、尽情歌唱;像妈妈,接纳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点滴成长;我更是老师,与他们一同探索日升月落的奥秘,记录学习、游戏与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深刻明白做一名教师就是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二是坚守师德师风,当好价值引领者。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说过,教师信奉怎样的价值观,选择怎样的价值取向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是社会的良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希望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正直善良的种子。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始终公平地对待每位孩子。我认为,教育,就是公平公正,教育,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三是坚守专业阵地,当好教研破壁者。近年来,我先后获得金华市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浙江省教育教学活动评审二等奖,并被评为金华市教坛新秀,成为浙江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其中,省赛攻坚的90多个日夜令我至今记忆犹新,为突破“思维共享”新领域,翻阅200余册专业书籍,拍摄1698段视频、5000余张照片,撰写文稿达13万余字。取得这些荣誉,离不开与我并肩而战的领导和同事,兰溪教育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值得我用一生去传承。
四是坚守传承之责,当好时代赋能者。得到的要给出去,学会的要教别人。在教科研的赛道上,“薪火相传”四个字,早已深深刻进我的心里。积极向扶持我成长的前辈们学习,我也同样毫无保留地共享,协助备战省赛的老师获得了金华市教学活动评审一等奖。
未来,我依旧会纯粹、坚定地奔赴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专业点亮传承之路,让星火点燃万里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