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应艳兰:选择当老师,就要朝着“好老师”的目标努力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吴金泓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就去成为什么样的老师。”这是兰溪市第五中学校长应艳兰常挂在嘴边的话。从2003年大学毕业踏入兰溪五中校门,到如今成为学校管理者,这位高级教师用22年的坚守,在教育一线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在教师节前夕,我们走近应艳兰,聆听她与教育的故事。

应艳兰的教师梦,始于高中时期。“当时特别喜欢一位高中老师,就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这份简单又纯粹的想法,成为她人生的重要指引。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师范类院校,最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成为一名思政老师打下基础。

2003年,应艳兰怀揣理想来到兰溪五中。22年来,她从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直至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但始终没有脱离一线教学。“不管身份怎么变,我首先是一名老师,老师不能脱离课堂。”应艳兰说,只有扎根课堂,才能了解教学需求,指导教学实践。

“学无止境,哪怕成为名师,也不能停下脚步。”这是应艳兰22年教学生涯的信条。从刚入职时跟着师傅学备课、磨课,到主动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培训,她从未放过任何提升自己的机会。凭借这份坚持,她先后获评浙江省教坛新秀、金华市“双龙”计划专项教学名师、浙派名师培养人等荣誉,还斩获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教学中,应艳兰不满足于“划重点、背答案”的教学方式,而是探索“小课堂+大课堂”的融合模式。“思政课不只是应试工具,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她计划在假期带学生走进社会:去人大代表联络站感受人大制度,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只有接触社会大课堂,学生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与此同时,应艳兰还将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转化为文字,近年来有近30篇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精品课程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2021年,她撰写的校本研修案例“青蓝同课异构,构建高效课堂”获金华市一等奖,还入选“浙江省教师教育十百千工程”优秀教育案例,收录于省培专著。

2020年,应艳兰任兰溪五中副校长,2023年升任校长。角色转变后,她开始学习学校管理,理顺事务性工作后,思考“要把学校带向哪里”。“当老师只要上好课、管好学生就行,当校长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成人’又‘成才’。”应艳兰说。

在她的管理理念中,“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未来社会佼佼者”是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她不仅自己坚守一线,还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2020年起担任兰溪市新教师培训导师,每年开展名师展示课、示范课;2022年成立“兰溪市高中政治应艳兰名师工作室”,面向全市培养青年教师,多次在兰溪、金华教师研训活动中开展专题讲座,甚至远赴西藏、贵州等地为当地高中思政教师授课。

对于师范生或是刚入职的教师,应艳兰给出了最真诚的建议:“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朝着‘好老师’的目标努力。判断‘好老师’的标准很简单——你想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就去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如今,她仍保持着每天6点到校、晚上10点后离校的节奏,周末也常用来写论文、备课程。“喜欢做的事,从来不会觉得是压力。”她说,未来会继续以“思无边境、教无定法”的态度,在教育路上坚定前行,努力成为对教育、社会、国家更有贡献的新时代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