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何云玲
导报讯 “这么多年来,我定期献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以后不能再献了,还真有点不习惯。”近日,在60岁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班组职工鲍伟明走进金华市中心血站,开始自己的第427次无偿献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60周岁为献血年龄上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无偿献血。
填表、体检、检验……身体检查合格后,鲍伟明走进献血室,躺在床上熟练地拿着采血球一握一松,看着身体里的殷红热血分离出淡黄色的血小板。当天,他献出了双份血小板,也就是400毫升,可以用在两位病人身上。
多年来,鲍伟明累计献血427次,献血量达181100毫升,约为36名成年人的血液量总和,帮助了700多位病人。他是全省首位献血达400次的无偿献血者,连续9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1年,被评为“浙江好人”;2023年,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的最高荣誉——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
从0次到427次,这条献血路鲍伟明走了25年。
谈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鲍伟明仍历历在目。2000年5月,他在老家台州街头看见献血车,怀着好奇的心态捐献了200毫升全血。献血后,鲍伟明发现身体并没有不适,还能帮助别人,就开始每半年献一次全血,每次400毫升。2004年,他了解到成分血捐献,医生告诉他,按照他的身体条件,每半个月就能捐献双份成分血。尽管献成分血流程更复杂、耗时更长,但鲍伟明毅然开始了每月两次的献血之路。2005年来到兰溪工作后,他依旧风雨无阻,每半个月到金华市中心血站献血。
金华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洪淑芳告诉记者,鲍伟明是血站的“常客”,他身体素质好、人又热心,有急需时,血站会打电话向鲍伟明求助,如果条件允许,他都会第一时间赶来献血。
2014年,兰溪一名男子不幸罹患白血病。当时,该男子急需血小板,但当地血站缺少这一血型的血小板库存。鲍伟明知道后,主动联系了血站的工作人员,为其捐献血小板,延续了该男子的生命。“能帮助到别人,延续患者生命,输点血值得。”鲍伟明总这么说。
长时间高频率的无偿献血,需要执着的坚持,更需要强健的体魄。鲍伟明以前就爱运动,定期献血后每天早起锻炼。“合格的身体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血液。”鲍伟明说,20多年来,他对自己日常管理近乎严苛:坚持每天4时30分起床,慢跑、快走两小时,器械训练1小时,清淡饮食,确保22时30分前入睡。
鲍伟明乐于奉献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人。在他的带动下,浙能兰电公司连续多年组织员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每年献血近1.5万毫升。
“完成最后一次献血后,我心情很激动也有遗憾,没能突破500次。现在想想,我献血还是晚了,如果早一点加入献血队伍,我还可以挽救更多的病人呢!”鲍伟明说,自己将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志愿服务中,继续为无偿献血事业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