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延安路学校:结绳社团编出不一样的精彩

日期:09-04
字号:
版面:第07版:教育汇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昨天,在兰溪市延安路学校,老师郑小珍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结艺课程。只见一段段五彩棉线,在孩子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各式花样的结绳便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了。这是该校“延·结”社团的一部分。

“我们的结艺课程从2015年开设,到现在有10年了。”郑小珍介绍,“延·结”社团是学校依托城隍庙文化、围绕“善行”校本课程体系打造的劳动实践社团,以“弘扬传统结绳文化 培育劳动精神”为核心理念,通过结绳技艺教学与创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劳动乐趣、传承传统文化,同时融入创新思维,推动传统结艺的现代发展。

据了解,结绳技艺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手工编织艺术,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它起源于上古时期,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至明清更是盛极一时。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的说法便已流传。随着仰韶文化的繁荣,绳子编织的网纹成为陶器上的常见图案,而青铜器和玉器上亦不乏绳结的形象,其变形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在结绳社团的教室里,有一面4折的屏风,白色的棉线缠绕在木质的骨架上,编织成样式各异的绳结,连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图案,整个屏风看起来既古朴又具有艺术感。参与屏风编织的是五(3)班学生谢若昕,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和同学合作,共同负责屏风的设计和编织。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将心中所想的图案落实在屏风上。“这是去年的作品,当时还去参加比赛了,得了全市二等奖,我感到很开心。”谢若昕说,她觉得结绳像有生命一样,在不断编织的过程中,既得到了结绳的作品,也让自己从中得到了成长。

在郑小珍眼中,结绳社团不仅是劳动教育载体,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上结绳课的时候,不仅十分专注,还很有创意。”郑小珍说,孩子们利用棉线编织出了小鱼、吊篮、灯罩、挂件……形成了“花境”“绿韵”“绘风瀔水”“结缘”“屏蕴”“茶意”等主题的结艺作品。

学生郑毓昕从一年级就加入了社团,现在她五年级了,学会了十几种不同绳结的编织方法,利用课外时间,她和妈妈编织了一个挂件。“这个挂件挂在门后面,可以放书本,很好看也很实用。”郑毓昕说,编织结绳作品是她的兴趣爱好。虽然编织的过程有难度,尤其是编错了就要把结拆掉再重新编,需要很大的耐心,但作品完成时收获的成就感又会让她有信心继续投入到新的结绳作品中。

看到学生对结绳技艺的喜爱,郑小珍亦感到十分欣慰。为了在校园普及这项技艺,郑小珍说,学校会定期举办结绳作品展示会、结绳集市、结绳义卖,评选“结绳达人”“结绳优秀小老师”。利用市级创客活动、走进幼儿园授课等形式,进一步延伸结绳技艺,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辐射。

未来,郑小珍想以传统结绳技艺为核心,逐步融入城隍庙文化、甲骨文、远古图腾等元素,尝试用多元文化丰富作品内涵,同时在材料、形式上探索创新。还计划将科研与教研结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团队教研能力,形成“实践、反思、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育人模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