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5版: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 吴金泓

近日,兰溪市云山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内出现了一番新景象:本地名优产品在货架上井然陈列,居民们驻足挑选,气氛热烈。

这一看似平常的变化,背后却蕴含着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深层探索。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凝聚党员的重要阵地,正在功能上实现跨越——从传统的事务办理与学习空间,逐渐拓展为促进本地经济循环、连接企业与社区的新平台。

在兰溪的实践中,公共服务空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设立“兰溪优品”展销点,有效打通了本土企业产品直达消费者的渠道。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也为居民带来了实惠。更关键的是,它构建起一个覆盖城乡的便捷服务网络。这种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的推广方式,既发挥了其原有的组织与信任优势,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做法折射出基层治理观念的转变。政府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和服务,而是主动扮演资源链接者和平台搭建者的角色。通过整合多部门政策、培训与市场资源,兰溪形成了支持创业与就业的联动机制。例如,“创业联盟”品牌的打造和“创就在兰”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创业者提供系统性支持,也进一步激发了本土的创新潜力。

当然,这样的创新并非没有挑战。公共服务场所引入商业功能,首先需警惕公益属性被稀释的风险。产品质量、定价机制、售后服务等环节若缺乏有效监管,可能影响公众信任。此外,如何平衡主营业务与衍生功能、如何实现模式的长期可持续,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但无论如何,兰溪的尝试,为更多地区提供了思路——公共空间可以兼具多元服务属性,成为促进民生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更广的视角看,兰溪的做法呼应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创新需求。面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类似“小切口、实举措”的探索往往更容易惠及民生。它启示我们,公共服务不必拘于形式,真正需要的,是从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党群服务中心的“变身”看似微小,却是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体现,也是政府服务理念进步的缩影。期待这样的探索能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让公共服务空间真正成为百姓信赖、企业受益、社会支持的“幸福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