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家乡的英雄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6版:小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每次驻足大阜张村口的百年老樟树下,太爷爷总会用布满皱纹的手轻抚树干上那道深疤。“这是张山他们藏情报时留下的。”老人声音发颤,“日军的刺刀再利,也划不断中国人的脊梁。”阳光穿过枝叶,在斑驳树皮上洒下金斑,为这段记忆镀上永恒的光。

1942年寒冬,日军铁蹄踏碎兰溪宁静。大阜张村的天被硝烟染成铅灰,飞鸟绝迹。侵略者的“三光”政策让数十个村庄化为焦土,城隍庙前的哀嚎日夜不息,剖腹取乐、挑刺婴儿的暴行,像尖刀刻进幸存者心底。

23岁的庄稼汉张山,在无月之夜攥紧拳头:“锄头也能变枪!”他带五个青年,把锄头柄削成梭镖,将土铳改成武器,在十八弯山路设下埋伏。他们像山幽灵,把浸油的棉被扔进日军据点,在必经之路埋尖竹片,甚至从哨兵眼皮下顺走三杆三八大盖。

1943年谷雨,因汉奸告密,张山护送情报时遭遇伏击。乡亲们说,他至死保持射击姿势,身下压着染血的情报。兰溪的抗战史上,还有殉国的县长章驹、游击队长蒋山、新四军徐文达,他们用血肉筑成长城。正因为有了这无数抗日自卫队,才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保卫了浙赣线。

如今的大阜张村,十八弯山路成了柏油路,春光里油菜花铺到山脚。被烧毁的祠堂焕然一新,别墅如雨后春笋,老樟旁的纪念馆里,张山磨亮的粗布腰带静静陈列。太奶奶常坐免费公交逛市区,总念叨:“这日子是他们用命换的。”老师说,爱国就是爱家乡,爱党就是珍惜当下。晚风拂过樟树,似英雄叮咛。在教室读书、广场看电影、见货车驶向远方时,我知道这是他们守望的明天。而我,要让这片热血浇灌的土地,开出更美的花。

振兴小学六(9)班:马煦原

指导老师:汤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