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兰江导报

天德塑胶:从“塑料杯”中产出高效率做出大市场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汪雪吟 郑 露 邵 琳 姜 维

“这是我们要发往欧美的一批一次性酱料杯。”近日,在位于兰溪市横溪镇的浙江天德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的备货装货区里,叉车往来穿梭,工人们正将一箱箱打包好的塑料杯搬上货车。

天德塑胶创办于2007年。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了国内首家实现酱料杯规模化生产并出口的企业。鼎盛时期,其单品类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75%以上。如今,除了主营一次性酱料杯之外,企业还生产水杯、打包桶、奶茶杯等多种产品。

这家企业的诞生,源于一次火车上的偶遇。“2007年之前,我在义乌一家企业当会计。”该公司董事长唐显德回忆,“一次出差时,对面坐着位瑞典客户,他来中国采购一种特定塑料杯,问我有没有货源。”唐显德随即在市场上搜寻,却没找到同款产品。这位客户留下样品,叮嘱他“找到了给个回信”。这次经历让他敏锐嗅到商机:这种塑料杯市场广阔、利润可观,但当时主要由美国企业生产,国内涉足者寥寥无几。

创业之初,技术设备成了第一道坎。唐显德起初以为普通吸塑机就能生产,深入调研后才发现完全行不通。“这种小杯子对精度和工艺要求极高,当时吸塑厂做的样品根本达不到客户的使用要求。”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联合机械厂潜心钻研,研发出了一台独创的全自动小型制盖机。“当时就想,要想分到一杯羹,必须攻克技术难关。不懂就自己研究,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唐显德说。

如今,这台制盖机早已升级迭代。走进生产车间,升级后的机器高速运转,塑料片材在传送带上流畅滑动,一个个规整的杯盖快速成型。生产总监王洪涛介绍:“现在一吨原料能产出约700公斤成品。更关键的是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以前一个工人只能看管一台机器,现在一个人能管4到5台。”

天德塑胶的自动化不仅体现在制盖环节,核心的杯体生产线更构建了一套高效、智能、环保的完整闭环系统:从原始的树脂颗粒开始,经高温融化后压制成平整片材,片材加热软化后进入成型机压制成杯体。此外,生产时的边角料会被在线粉碎,通过闭环循环系统送回挤塑机重新制成片材——整个流程高效闭环。

目前,这样的杯体生产线已有10条。王洪涛告诉记者,这些生产线能24小时连续运转。近期订单爆满,仅酱料杯每日产量就达40吨左右,平均每天要发出10个货柜。

高效率需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为支撑,才能赢得客户长期信赖。唐显德拿起一套打包碗盖展示设计巧思:“你看我们的‘密扣’设计,即便碗盖遇热收缩,也能扣合得紧密牢固;再看这个封口透气孔,打包时关紧就不透气,既能锁住热气,汤汁也不易渗漏。”目前,企业已拥有多项外观专利和发明专利,靠的正是这些细节里的功夫。

“我们计划再投入2000万元进行技改,在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上做足储备。”唐显德说道。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天德塑胶仍能与国际大客户保持稳定合作,他认为秘诀在于坚守产品质量、持续研发新品、不断投入技术改造。

目前,天德塑胶的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市场开拓也初见成效,已和外婆家、胖哥俩、淳百味等餐饮头部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值得期待的是,企业正在开展PET发泡塑料技术的研究工作,若研发成功,有望取代部分纸制品和传统塑料制品,生产的包装物将具备可入口、无毒化特点,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