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历史的车辙鲜如春泥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04版: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小玲

  不久前,衢州籍小说家赵晖的中篇小说《清泰旅社》发表于2025年第5期的《人民文学》,这是继《姑妈的子弹》后,他的谍战小说第二次上刊《人民文学》。

  杭州城是赵晖无比热爱的谍战之城。《清泰旅社》以上世纪30年代杭州为主要叙事舞台,融合真实的历史事件,聚焦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中共地下党与日伪势力之间的博弈,讲述了乐以李、蓝心、郑冬棉、崔真姝等一群抗日志士,为民族独立与日本特高科、国民党特务展开的一系列生死较量,彰显出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

  我们不妨回顾下历史,自上海虹口公园的爆炸事件发生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32年5月至1935年10月从上海迁至杭州,在杭州的长生路湖边村、学士路思鑫坊、清泰第二旅社等处都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在杭州的3年时间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召开国务会议,发行独立党机关报,保存了抗日力量,逐渐成长为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一员。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从历史现场到文学呈现,生动还原了抗日救亡时期的复杂局势,展现了中韩携手抗战的壮阔历程,以及一代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信仰坚守。

  当我读完小说时,骤雨初歇,窗外石榴花探入书房,我仿佛看到清泰旅社的门前那株蓝心亲手种下的石榴树,开着火红的花朵,闪着亮晶晶的光。

  这部小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只是精彩的谍战情节、丰沛真挚的革命情义,更有作者将杭州城的地理风貌、历史地标和市井烟火的深度融合,它让江南这座名城成为推动故事进程的媒介,也使得在历经90年的风霜后,当读者再次走入中韩抗战下杭州城的那段红色岁月时,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车辙鲜如春泥。

  清泰门是杭州老城东门,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因沪杭铁路建设拆除,“三重挑檐”的城门已消失,小说里的清泰旅社就设在其遗址的附近。它既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栖身之所,也是乐以李、郑冬棉为首的“武林门特情小组”情报中转站,这与历史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杭的活动足迹遥相呼应。

  贴沙河是杭州城东的护城河,是乐以李借钓鱼为名,捞取代号“茉莉花”放置情报的药瓶之处。文中写道“河岸上的每棵柳树,他们在一年四季里发芽与枯萎的气息”,在这里江南的烟柳被作者赋予了另一种意象,象征着地下工作的隐秘性和艰巨性。

  清泰旅社刺杀事件发生后,郑冬棉追击特务,跑过了庆春门,也跑过了路灯下的大营盘体育场,一直追到宝善桥。后来耗子追击疑似杀手川香新义时,在皮市巷被叛徒宋安杀害。作者通过场景更换,让命悬一线的追捕显得更为紧张惊险。这些真实街巷成为正邪较量的舞台,而“路灯下的大营盘体育场”“宝善桥”等标识,进一步锚定故事地理的真实性。

  历史地标的重现,硝烟之下仍有诗意的微光。

  乐以李将清泰旅社整体出租给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后,在杭州火车站做了一名扳道工,将火车改造为“半部电台”,将情报写成摩斯电码折成纸灯笼,藏在9号车厢底部的铁匣子,情报随火车送到上海,由上海的同志接收后,通知苏区红军。“哐当哐当的车轮声”“煤油灯信号”等细节,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火车站的原貌,而火车作为“每小时40公里的流动电台”,赋予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是培养中国空军的摇篮。小说提及了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和一墙之隔的中央飞机制造厂,该厂生产的“霍克3战斗机”的试飞任务由航校的教官和学员完成。试飞回来的战斗机每一次都飞得很低,这让在南山电影院楼顶下棋的乐以李和老童不仅能看清飞机编号,还能见到驾驶舱玻璃后那些飞行员的面孔。乐以李也希望儿子乐东西“开飞机打日本人”。这些真实影像的定格,既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空军艰难起飞的历史剪影,也寄托了民众对抗战新生力量的期待。

  拱宸桥曾为日租界,在小说中它是田中医生诊所、川香兄妹据点所在地,这里有“太阳旗飘扬”,有“春山小学”。作者以西湖的烟柳画桥与日租界的铁蹄践踏作对比,揭开杭城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伤疤。

  市井烟火中,照见普通人的生活日常。

  杭州的美食很多,小说中崔真姝买的“葱包桧”,乐以李请学生吃的“淮扬汤包”,余成辉招待金先生的“腌螺蛳”等小吃,让战火弥漫下的杭州城依然充满人间烟火味,传递出生机与温度。

  作者善用轻松幽默市井俚语让读者身临其境,如“搞不灵清”“发靥”,而警察局长打出一个肥胖的哈欠,然后“狮子大开口”要“赔钞票”等口语,活画出旧官僚的市侩形象。

  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多个市井小人物的形象,他们既是劳动者,也是隐秘战线的一员。比如作为“武林门特情小组”之一的耗子,是蒙眼能绕西湖拉车的黄包车夫,他忠诚勇敢,热忱仗义,象征底层的觉醒;而同为成员的夏德令,是艮山门外卖菜的菜农,表面上老实本分,实则贪财惜命叛变投敌。残酷的战争是考验人性的战场,在命运的三岔路口,总有一些人迷失方向,选择不同的人生。

  《清泰旅社》后半部分采用补叙的方式,通过乐东西的视角,讲述他在朝鲜战场的经历,交代了郑冬棉、崔真姝后来的牺牲。小说将个人的命运与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信仰的力量,也使中韩携手抗战的故事有了闭环效果。

  从中韩抗日到抗美援朝,从上海、杭州到浙西洪岩顶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再到朝鲜战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理想信念捐躯,小说在血色荣光中为我们拓展了谍战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