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赠书记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04版: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余喜华

  纯属偶然,我踏入了业余写作者的行列,算是找到了一门正经的业余爱好。

  写作10年,每年都有若干文字见诸报端,至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字50万余字,结集出版2本书籍。

  我的第一本出版书籍是《水浒谈》,全书共51篇,十余万字,202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套十册丛书中的一本,由作协和个人共同出资,每本共印了1000册,我个人拿到860册。

  这么多书,堆了办公室一大个角落,怎么处理?虽然丛书也有正式书号,可以在实体书店上架销售,但一是我乃寂寂无名的写作者;二是如今是网络媒体时代,纸质书籍早已趋向没落,上架销售显然不可能。

  那就选择赠书,这是目前大多数自费出书作者的基本操作。赠给谁呢?赠亲戚。第一次出书,亲戚要送的,但我有个原则,有限度地送,就是平时有走动、有阅读意愿的亲戚才送,这样送出去大概十几本。赠文友,这个可以广送,本地文友逢作协活动一一赠送,这样又送掉几十本。外地文友呢,发个朋友圈,有需要的,发个地址过来,倒贴邮资,又送掉十几本。赠同学,也发朋友圈,有阅读意愿的才送。有几个办企业的同学大力支持我,每人买了10本作为年终给员工的福利,蛮有文化创意,这样也处理掉了几十本。去年的高中同学会上,有40多位同学参加,虽然书我带去不少,只在私下偷偷送出去3本。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也仅仅送出去两三百本,手头还有五六百本。后来一位文学界前辈向我建议,可赠送图书馆,还能收获图书馆的收藏证书,其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远超书本身价值。我想此议甚好,就陆续给母校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宁波图书馆等各寄赠了3本书,竟都收到了收藏证书,于是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想继续给各地的图书馆寄赠,但大多查不到邮寄地址,只好作罢。

  此后,在各类科普活动中,应文友索要,也赠送出去一些。《水浒谈》一书,自出版至今,已逾3年,我手头尚余400来本,算下来实际只送掉总数的一半左右。

  我的有限度赠书,自以为是有道理的。善阅读者,自会购书、要书、藏书,关于索要书,那是光明正大之举,对于像我等被索要者,亦是无限荣光之事。然而,对于不善读书者,书就可能成为其累赘。名家名著还好,弄个几本,可以装点书房书柜。如我等无名作者之书,倘若拿去,只能丢弃在垃圾桶,徒增其清理之困扰。所以我认为,最好还是不轻易赠送为好。

  今年我又出了第二本书《雅苑听风》,这是一本随笔集,共90篇,也有十余万字,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我写作十年来的全部散文随笔积累,大多数篇章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此书我个人只拿少量样书,其余印刷量均由出版商在线上线下销售。因样书本身就少,更要遵循“有限度赠书”原则,自四月份拿到样书以来,我在朋友圈仅发布此书书讯和线上售书的链接,没有公开表示主动赠书。但对于几个铁杆文友书友,我还是以当面或邮寄的方式,赠送出去几本。有情怀的文友和亲戚,他们默默地支持我,主动在线上购买,包括我的亲弟弟,我还没来得及送,他已在网上购书发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