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尉迟敬德守得最好的门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宇明

  春节时,老家人多有张贴门神的习惯,乡亲们觉得门神可以驱邪避鬼、保家宅平安、祈福纳福。一些门神是由历史人物充当的,尉迟敬德便是其中之一。

  尉迟敬德本名尉迟融,又名尉迟恭,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末唐初大将。贞观元年(627),被唐太宗李世民授为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后历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同州刺史。贞观十一年(637),拜上柱国,改封鄂国公,后任鄜、夏二州都督。贞观十七年(643),被授开府仪同三司。两年后追随唐太宗征高丽,又获大胜。显庆三年(658)去世,享年74岁,谥号忠武,陪葬昭陵。此君一出场就是正三品,谢幕已是从一品,由此可见他在初唐政坛的分量。

  尉迟敬德真正让人仰望的不是他高高在上的官位,而在于他优良的个人操守。换句话说,他以整整一生守卫着一扇扇人格的大门。

  尉迟敬德曾在隋末跟随刘武周起兵,武德三年(620)兵败归顺唐朝,此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从无二心。他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势力,兵指之处奋勇当先,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在玄武门之变中,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先发制人,射死齐王李元吉,协助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贞观十九年(645),又听从李世民的调遣,行使太常卿职权,任左一马军总管,协助唐太宗打败了高句丽。他首先坚守的是敬业之门。

  唐人张《朝野佥载》讲过一个故事:李世民喜欢下棋,某次叫吏部尚书唐俭陪他下,两人争抢棋路,李世民开始以为唐俭会让他,没想到此人跟他一样争强好胜,一点也不肯让步。李世民怒发冲冠,撤了唐俭的吏部尚书职务,将其贬放为潭州知州,等于由正三品降成了从五品。这样还不解气,他私下里对尉迟敬德说:“唐俭不尊重我,我想要将其杀掉,你为我作证说他对我有怨言指斥。”尉迟敬德当时觉得皇上不过是随口一说,不自觉地“嗯嗯”了两声。第二天,李世民召尉迟敬德奏事,故意问起这件事,尉迟敬德说:“我没听说唐俭有这方面的言论。”李世民反复相问,尉迟敬德还是那样回答。李世民非常生气,将手中的玉笏摔碎在地上,拂袖而去。过了好一阵,李世民冷静了,当着众人表扬了尉迟敬德,还加以赏赐。尉迟敬德不惜触怒皇帝以保护无辜者,守卫了正直之门。

  尉迟敬德也懂得守护自省之门。身为唐代的开国元勋之一,尉迟敬德耳边听到的多是奉承之言,时间长了,有时难免有点儿飘。贞观六年(632)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因事大摆宴席,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回京赴宴。有人座次排在他前边,尉迟敬德很愤怒,当即质问:“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坐在下席的任城王李道宗向他解释,尉迟敬德根本不听,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点将其打瞎。唐太宗看不下去了,当即停止饮宴,对尉迟敬德说:“我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汉高祖。登基之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唐太宗的话,尉迟敬德听进去了,自此,他严格要求自己,再没有做过飞扬跋扈的事。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也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古人还是今人,我们所做的事都会留下痕迹,有的留在别人的眼里,有的留在人心,有的留在时间的显影壁上。将所有的路尽可能走好,走得自己安心、别人放心,我们才有胆气说:没有白来人世一遭。

  尉迟敬德最大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春节的民俗上,而是呈示于对后来者人格的引领中。